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明朝独生子 > 第124章

第124章

《大明律》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的产物。

同时,《大明律》的具体内容也扩大了民法的范围,对各种罪名的量刑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其实在相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代中国的立法。

《大明律》从根本上保证了士大夫的权力,对于朱厚照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庞然大物。

不过朱厚照其实也有优势。

只需要表面上维持原本的《大明律》不变,而后进行小修小补,来个步步蚕食,总有一天,这《大明律》就会被朱厚照改的面目全非。

当然,这一切,在朝中必须要有一个人来推进。

这个人其实不用挑。

那便是内阁大臣,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杨廷和。

从景山书院出来,天色已然渐暗了。

朱厚照没有回宫而是直奔杨家。

等到朱厚照到杨家的时候,杨慎也刚刚放学到家。

杨廷和其实对杨慎的表现已然是极为震惊了。

身为父亲,最欣慰的事情便是自己的儿子长大了。

杨慎从进景山书院之前的半大孩子,到现在的话渐渐的变少。

就是说明杨慎在不断的成长。

三岁学说话,余生学闭嘴,这句话当真是不假,杨慎现如今其实还是一个公子哥,虽然李东阳是当朝首辅,但是朝野上下都知道,杨廷和是朱厚照开蒙老师。

朱厚照所行之政,杨廷和都不遗余力的支持。

未来的首辅,必然是杨廷和。

而作为首辅的儿子,杨慎却一点没有纨绔气,只是整日沉浸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的做着实验,统计着数据。

大明的一切都刚刚起步,这些实验数据,胜过百万雄兵。

其实单靠景山书院现如今的实验数据,已经有足够成熟的技术,研发一批新式火器列装全军了。

但是朱厚照却压根没打算大规模生产,最多就是小规模的试制一批,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东西很快就会被淘汰,与其浪费人力物力的生产,不如直接一步到位。况且大明现如今还有一百多年的国运。

朱厚照有的是时间,大明也有的是时间,华夏现在用如日中天来形容也不足为过。

刚到杨家,朱厚照还没等进门,就听得里面的仆人们匆匆的凑了过来。

“少爷回来了,快去告诉老爷,少爷回府了。”

远远望去,只见七八个仆人死死的围着杨慎,而后便听得房间里在七上八下的在忙活着。

“少爷,您打算吃点什么?”

“少爷,书院里可有缺的用度?”

.......

最后,朱厚照见到杨廷和缓缓的在后面走了出来,叫了声:“慎儿。”

朱厚照没有急着进去,反而是在门口静候着。

等到杨小胖子回房间了,杨家的门房也没回来,朱厚照便直接走进了杨家。

杨廷和此时正朝着杨慎的房间不住的歪头想往里瞧,恨爹妈生短了脖子。

朱厚照忍不住笑道:“杨先生这是瞧什么呢。”

杨廷和头也不回的说道:“这小子我怎么瞧着瘦了呢,明儿我得去找王守仁算账。”

忽然杨廷和意识到了这是谁的声音,猛地回过头来。

随即起身便要跪,朱厚照赶忙扶起了杨廷和道:“杨先生不必多礼,咱们直接起来说话吧。”

“哎,好嘞。”其实大明有祖制,皇子的老师见到皇子不必行礼,只是现在朱厚照即位了,除了师生关系之后又多了个君臣关系。

“陛下这个时候来臣家中,想必是有事吧。”

杨廷和诧异的看着朱厚照。

其实杨廷和也听说了朱厚照逼着李宏用户部的名义跟百姓借了十五万两银子的事情。

而朱厚照不知道的是,这几张借条一拿出京城,便被炒成了天价。

这可是有天子朱批的借据。

登时就有人出二十万两银子要买,可惜老吴没舍得卖。

“是有事,朕今日去景山书院了,杨家的小公子,是个可造之材啊。”

听到朱厚照这么夸自己儿子,杨廷和都不好意思了。

只是说道:“劣子顽劣,让陛下见笑了。”

朱厚照缓缓的起身,随即便对杨廷和长作一揖道:“朕替大明百姓,列祖列宗,给杨先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