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眼蓝氏,又瞅了一眼周正,二人彼此心照不宣的明白了,蓝氏选择了放弃他们。没关系,他们本来也没有指着谁来过日子,就是替死去的常氏有点伤感。
自古以来,一旦遇到危难,家中的女儿不论死活,似乎都是最先容易被放弃的那一个。
苗氏一拍额头:“嗨,这不是太子惦记皇太孙和几位小郡主、小郡王嘛,就打发老奴来看看,缺什么东西不?要是,”
还没等苗氏说完,就被杨林给打断:“打住,直说,太子让你来做什么?”
“这父子没有隔夜仇,太子在家惦念几位哥儿、姐儿的,担心得夜里都睡不好。一大早就命人来找老奴,让老奴亲自来劝说哥儿、姐儿们回家。叫老奴说,就都回家吧!这外家您若是想了,就时常来看也是成的,可若是时间常了住着也不好看不是。您说呢?哥儿你大了,也懂事,可这下面的几位小主子还需要人照顾啊!尤其是两位小郡主,这身边没有母亲怎么行?这老奴说句打嘴的话,这以后成亲怎么办?您说是吧?”
这回派说客朱标走心了。派的人深谙宫斗,说话语气轻柔,表情真挚热诚,节奏掌握的好,层层递进铺开,让人入心入脑。
说句实话,杨林也不愿意哄孩子,就算不是熊孩子也不愿意哄。如果周正没有给他看那个搜索的结果的话,假如朱标能好好照看他们几个的话,把这几个小孩子推回去给朱标,杨林是乐不得的。
可看完了搜索的结果,杨林是说什么也不敢把孩子交回去的。
他的大妹子江都郡主,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以郡主的身份下嫁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璿。朱元璋是为了给朱允炆拉人脉。
后来耿炳文北伐燕王朱棣时,耿璿曾经劝父亲直捣北平。结果耿炳文被罢免,计谋不被采用。永乐初年,耿璿受父亲牵连被处死。公主也被降为郡主,因忧虑而逝。
他的二妹子宜伦郡主,永乐十五年(1417年)册封,下嫁给锦衣卫百户于礼 ,后生一子于钺,曾任南京羽林左卫带俸百户。想一想,算一算他这个妹子结婚的时候得有多大岁数了?
如果历史上的宜伦就是他这个小妹妹,那她结婚时已经四十岁,如果不是这个妹妹,那说明这个妹妹很可能早夭了。就算历史上的宜伦郡主是朱标最小的孩子,那朱标是1392年去世的,到1917年,这姑娘也二十五、六岁了。也就是说朱允炆把她选择性的遗忘了,朱棣也是时隔多年才想起来。
至于朱允熥更是可怜,建文四年(1402年),被朱棣以不能匡辅其兄的罪名废为庶人,禁锢在安徽凤阳。
永乐十五年(1417年),谷王朱橞诈称蜀府崇阳王朱悦燇要谋反,说要奉朱允熥为帝,朱允熥于是暴卒,年仅三十九岁。
总得来说,没人在乎这几个孩子,他们这一生过得坎坷,也都没有一个好结果。
杨林是不会让他们回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