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锦盛坊,三才街,龙门镖局。
镖局门口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朱元璋手书的“龙门镖局”四个遒劲大字,就挂在大门上首, 常茂、常晟兄弟二人身着官袍站在门口迎客。兄弟二人俱都是身高腿长,风姿俊朗,还真有几分列峰如翠的感觉。
皇上开的皇家镖局,就问整个金陵城谁会不来捧场?人群中“久仰久仰、多日未见老兄气色愈发好了,承蒙照顾之类的寒暄不绝于耳。”
若说谁是嗅觉最敏锐的非商人莫属。明初已经有了初步的资本商业模式。很多大商户已经闻风而动,私下早就提前跟常茂见过面了,这次趁着开业的机会更是亲朋故交的带了不少人来捧场。
这新开的皇家的龙门镖局,押镖的都是战场上下来的见过血的主,听说官府还给配备了新式武器装备,这哪是私人镖局可以相比的?安全性那是大大的有保证。
再说和以前的私人镖局比起来,同样的路程,同样的货重,收费却更便宜。就问商户们谁不心动?
而且镖局刚开,据说收的镖数量还有限制,这就无形中就营造了一波饥饿营销,越是人多要排号,大家就越是有从众心理,想在这里托镖。
一身简单的平民装扮的杨林和周正站在人群中颇有兴味的观看,也没有谁特意注意两个打扮平常的小孩子。不怪俩人要来凑热闹,毕竟要说中国人爱看热闹也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现在只是商户们过来托镖的多,现有的几条路线和人也能够用,可是你想发展的不止于此吧?”周正看着杨林。
“知我者,周兄也。”杨林笑嘻嘻的看着周正,“镖局只是第一步,镖局自古就有,古人们接受也比较容易,操作也相对来说简单。但是,你也知道,我想做的是大明的邮政,改驿站为邮政,可是个大工程,而且还涉及到钱。
凡事一沾钱,立时就变得麻烦起来。看到能挣钱还是大钱,谁不会想要插一手呢?慢慢来吧,不着急。
镖局运转起来了,消化一部分金陵城本地的退伍军人,等到皇上和大臣们都看到镖局的进账收入,就会心动,就会想到其它地方的退伍军人如何安排,那时候我们再提出开办大明邮政的事,估计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杨林把自己的打算仔细说给周正听。
嗯,不愧是自己心动的人,这脑子是真不白给,周正心情很好的揽住杨林肩膀:“走吧,看也看了,咱俩再逛逛街去,好不容易出来一趟。”
俩人一路溜溜哒哒,趁着暖风欣赏起金陵美景。
杨林想的很好,他以为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做,但是,他那个爷爷朱元璋却是个急性子的人,第二天就被叫进宫了,等不了,根本等不了。
原因是他见到了报上来的第一天的营业额。虽说朱元璋当年出身低,可人家现在也是皇帝,九五至尊啊!要说人家没见过钱那真是太埋汰人了。
关键是一下子见到的钱太多了,难免会心动。钱少就算了,他还可以适当补贴一点,毕竟是安排退伍老兵是朝廷之事,可这营业额这么高,就不免要为国库打算打算了。
就昨天一天时间,金陵城内托镖的金额已经达到了十二万两。
这是什么数字?这么说吧,整个明朝年间税收,财政顶峰就是万历年间,还是张居正改革搞下来的。
当初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年大概2000万两白银收入。洪武初年的时候还远不如这个万历呢。
现在好大孙这一个镖局第一天就收入将近十二万两,怎么能不让朱元璋动心。也没别的意思,他就是想问问宝贝大孙子能不能在大明别的地方也这么搞几个镖局,那收入是不是就要大大的增加了。
要说朱元璋,他也不是为了自己想要敛财,他虽然对官员不算友好,但对老百姓来说他确实是一心想把老百姓的生活提高的。
他是想着借此增加朝廷的国库收入。能让朝廷财政有钱,就意味着少从老百姓的裤腰里掏钱,百姓的日子也能更好过一点,这才是朱元璋找他大孙子问计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