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了田地,许立业也不可能亲自去打理。水田全部佃了出去,每年收一部分粮食当租金,这样家里也不用买粮食吃了。
至于旱地,沈惠兰打算全部种辣椒。她在村里请了几个人,专门负责辣椒地管理和维护。什么翻地,施肥,育苗,播种等等。
辣椒移栽后,她根据自己之前的经验提醒工人注意天气变化,狂风暴雨容易把辣椒树吹折,要提前绑根树枝固定。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呵护,辣椒终于获得了大丰收。
沈惠兰这回留的辣椒种子除了自己家十亩地,其余的种子全部卖给棋盘村的村民。辣椒的需求实在是太大了,靠她一家人种恐怕连镇上都不够供应的。
不过村民来买辣椒籽的时候,沈惠兰有言在先,在她这里买的辣椒种子,要先紧着她收购,当然她也会给大家合理的收购价。
棋盘村全体村民现在对沈惠兰一家人是无条件信服,她家太能挣钱了。百分之九十五的村民成了他们家的脑残粉了。剩下百分之五为什么没有脑残?因为都是婴儿和脑子不好使的,实在残不了。
辣椒多了,做火锅料的工程就大了,沈惠兰一个人干不过来了,怎么办?所以,许家又又又要建作坊了。
这回,许立业不想小打小闹的建两间屋子了事。那腐竹和卤味早就已经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了。脆皮肠作坊也是,原本脆皮肠就卖得好,天冷了还要大量的做香肠,导致那段时间脆皮肠都无法正常供应了。
以后生意越做越大,这些弊端既然发现了,就要及时解决,时间拖长了影响口碑。
一家四口商量了一下,反正棋盘村空地多,干脆买一块空地下来,直接建一座工业园。做一排排的厂房,把自己所有的产业都圈在工业园里,以后也方便管理。
许立业和沈惠兰让许越画好规划图,拿着图纸去找里正。里正听了张大嘴巴,半天才问道:“这得花多少钱啊?”
许立业担心里正不答应,开始帮里正忆苦思甜:“叔,还记得我刚刚租咱们村老祠堂的时候不,当场怎么样,如今又是一番什么光景?您老人家还不相信我吗?”
里正急忙说道:“我没说不相信你,只是你这步子跨得太大了。买地,建那么多房子,那还得请工人吧?你前边挣的全搭进去都不见得够,咱们就不能慢慢来吗?”
许立业知道里正是为自己好,老人家总是想要稳妥也能理解。
“叔,我这样才省钱,您老人家想想,我一会儿做一样,一会儿做一样的。完了做一样建一个作坊,这多费事,多费钱?
我建这个厂房虽然看着一下花出去了许多,但往后我不管想做什么,都不用再左建一个作坊右建一个作坊了,这样省了我人工钱,也不会影响我出货的进度。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的这些作坊都扩大了,就能卖更多东西了,也能卖得更远的地方去。说不定哪天就卖到京城去了呢,那咱们棋盘村就牛起来了。”
里正吧嗒了两口旱烟,叹气道:“我老了,顾虑的东西多,还是不大放心。不过你实在想做就去做,我总是支持你的。钱够不够?不够到我这里拿点,虽然不多,好歹也能顶一点用。”
夫妻俩听了心里一阵感动,里正叔就像他们真正的家长一样,给他们提意见,想办法,支持鼓励他们。
最后,里正划了村里靠老祠堂附近十来亩地的位置给他们,当然也把之前的作坊全部划进去了。费用都是按照荒地来算的。
许立业按照规划图着手请人开始修建厂房。棋盘村已经没有闲得无事的人家了,就连附近几个村子都来这里找工作,一时之间,棋盘村比镇上都热闹。
工业园有了许立业亲自监工,富贵叔这个大队长,里正一天也要来视察几趟,再加上人多力量大,经过两个月的日夜赶工,棋盘村工业园终于竣工了。
工业园大门处设了个门房,进门后东边有一栋二层楼的办公楼。一水的青砖厂房一排排的立在厂区里,每排厂房前立一个牌子,腐竹厂,卤味加工厂,脆皮肠加工厂,火锅底料加工厂。
想到工业园对工人的需求大,园内靠里面还特意建了两排员工宿舍,有员工不方便的可以申请住宿舍。宿舍一头盖了一个员工食堂,园区里的所有工人都包工作餐。
里正自打看过竣工后的工业园,就一直缠着许立业,说是想来工业园做门房。许立业肯定不能答应他啊,哪有让里正做门房的。
为此里正生了许立业好几天的气。
最后门房让招娣家老头子给干了,里正知道后还歇了几天不来工业园,他不想看见抢了他岗位的人。
厂房大了,用工也大,沈惠兰又招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