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西影看了看墙上的舆图。三国交汇地有一处显眼的红点。那是十三年前,先太子代天子巡边的埋骨之所。
父子三人不再说话。
笃笃笃,传来一阵敲门声,晚晴轻声说,“郡主,孙郎君写完了。”
晚晴嘴里喊的是顾西影,进了屋却是将那写的满满当当的纸呈给了英国公。晚晴脚步有些轻快。
这下能吃饭了吧。晚晴想。
顾岳看着点点头,先前的几张答纸,已表明了此子品行端正,用心刻苦,见解不算独到,却也算得上是不错的后生。
如今这答的,又能看出他涉猎广泛,不死板不生硬,将书中许多知识化用得很好,仅仅救援一道,便分门别类地例举了许多种,还将敌军应对的不同状况也都做了设想。
是个心思细腻行事周密的孩子。对于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少年来说,能如此周密属实不易。
虽说有些人纸上空谈也头头是道,可英国公却不担心这样的状况。
英国公看得只觉得老平远侯孙勇将这孙子教的很好。如今又被送到了自己身边要随军。不错不错。
英国公满意地看着原本应该到此为止的答案,手一捏,发现还有一张。又去看孙常山第二张纸写了什么。
入眼的开头便是“救同袍于危难,救百姓于水火,天理如此,使命必然。更何况身负军令,必定移山倒海,一往无前。然则,小子认为,以下情形,不可为援,不可救枉。纵被上官所罚,千夫所指,民众唾骂,也当如青山不动。”
英国公微微皱眉,他不大喜欢说出狂悖之言博人眼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