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周六。
天晴了,雪彻底的停了。
但风更冷,刮到人的脸上像刀子一样。
大早上的阳光照在雪上格外的耀眼。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还没到中午化雪的时间呢,已经把人给冻得不想出门了。
陈长武穿上厚厚的棉衣服,戴着帽子。
准备出门去公墓祭拜一下素未谋面却深受其恩的‘父亲’。
连早饭都没准备在家里吃。
刚一出门,就见邻居刘志军拿着一双崭新的棉鞋走来。
“长武,出门啊?”
“嗯,志军,你这是?”
“给你的,我一次没穿,我妈用新棉布做的,暖和,你个子跟我一般高,脚丫子应该也差不多,穿上试试。”
“给我?那多不好意思?”
“嗐!学文叔在的时候,我家可没少吃他送的棒子面,你要是不好意思收,那不是打我脸吗?”
“嘿嘿,你要这么说,我就收下了,这就换上,替我谢谢刘大妈。”
“见外了,你别怪我们昨天没帮你出头就行,你也知道,我比你好不到哪去,我爸几年前就走了,我在院里都不敢大声说话。”
陈长武点了点头,笑道:“理解,我不怪你。”
“那行,你回屋换鞋去吧,我也该去上班了。”
刘志军转身就走。
陈长武急忙又喊住了他。
“等一下志军。”
“怎么了?”
“你给我送这双棉鞋可贵重着呢,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你的?”
“啥都没有,你想多了,我可不是三大爷,就为了感谢学文叔。”
“行,我知道了,你上班去吧,路上慢点。”
看着刘志军的背影,陈长武心头暖暖的。
也不知道是太阳光照的,还是心里感动的。
反正刘志军除了周主任之外,唯一不求回报帮自己的人了。
这时隔壁阎埠贵家的门开了。
陈长武懒得跟阎埠贵白话,一转身回了屋。
把旧棉鞋甩到一边,换上了崭新的黑布棉鞋。
刘大妈手巧,做的很贴脚,也更暖和。
陈长武都有点不舍得穿上去踩雪了。
再次出门,遇到刘志军的媳妇徐慧娟,这是准备去菜市场买东西。
“嫂子,出门啊?”
“嗯,长武,鞋穿着合脚吗?”
“挺合脚的,真是谢谢刘大妈了,她还没起吧?”
“嗯,哄着孩子呢,别说这客气话了,以前没少占你家便宜,送双鞋是应该的,你别怪志军太老实,胆小不敢惹事就行。”
“不会的,我知道志军的为人。”
“那就好,你家里缺什么不?”
徐慧娟说着放低了声音,“我去趟鸽子市,大雪天的管得松,能买好多东西呢,缺什么跟我说,我帮你带点。”
“不缺啥,我一个人好对付。”
陈长武笑道:“你们这么客气,跟贾家一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你表姨觉得占点你家的便宜是理所当然,我们不一样,总觉得过意不去,尤其是你昨天被那么多人针对,我们却不敢出面帮忙,觉得对不起学文叔,只要你不生志军的气,就不用跟我们客气。”
“不生气,我也不客气,真不缺啥,你快去吧嫂子,一会鸽子市该散了。”
“行,那我就看着买点了。”
陈长武跟徐慧娟一起出了四合院的门。
一东一西的分开后。
心中不禁感慨。
也不是家家禽兽,人人畜生。
这不,还是有好邻居的。
回忆着脑海里原身的记忆。
陈长武点了点头。
记忆里刘志军一家老实,从不惹事。
齐顺子一家爱占小便宜,但跟阎埠贵没法比。
后院常六根崔国栋的印象也比傻柱贾东旭强得多。
突然他意识到一个问题。
四合院里住了二十来户人家。
电视剧里翻来覆去的就是三个大爷、贾家、何家和聋老太太的事。
不是其他住户纯路人,而是人家不禽兽。
每次开全院大会的时候,院里还是能聚集三四十口人的。
六根更是多次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