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了,到时候慌手脚的可就给人看笑话了。”
“行嘞,您请好吧。”
阿玉年纪真的还小,下头的好些都比他大一轮,可就阿玉愣是让这些人一个个的听话的不行,办事儿十分的顺溜,靠的是啥?就是这份本事,看看这分析能力,看看这眼尖的程度,骨头里头都能挑出肉丝来。
是的,对于锦衣卫来说,查的人越多,这肉就越多,这样的好上司,真是千年难求啊,他们跟的紧着呢。
安排好了接下来的工作,已经有了一定收获的阿玉接下来要做的事儿自然就是赶紧的通知皇帝了。多积极汇报什么的,对于当人下属的来说,那是永远都不会吃亏的,这职场经验,阿玉绝对相当的丰富。不说怎么怎么让皇帝高兴之类的,好歹也要让皇帝知道一下自己这些人最近在忙乎什么,讨点苦劳是吧。
不过今儿他没能顺利的见到皇帝,在宫门口就让张诚给拉住了。为了啥?嘿,依然还是本职工作,皇帝遇刺了,阿玉作为锦衣卫要赶紧的查案啊!
“尸体可有?武器呢?都在哪儿?”
“西面,东厂的人看着呢,阿玉,你小子审案子咱家是知道的,细心些,一定要尽心。对了,别让那帮子文人得了先,这万岁爷出事儿,他们……”
张诚的表情相当的微妙,阿玉突然秒懂了……正德皇帝死后嘉靖入宫……呵呵,这是有前科啊!难怪了。
作者有话要说:郑和海图去哪儿
有人说是偷了,有人说是烧了。
按照目前来看,不可能是烧了,因为《大明律》明文规定:凡弃毁制书及起马御宝圣旨,起船符验,若各衙门印信及夜巡铜牌者,斩!若毁弃官文书者,杖一百!仅以法律说,刘大夏若真做了此事,下场可想而知。而偏偏人后来官做的顺不说,还很不小,这足可证明,当时东西肯定没出岔子。既然烧图的不是刘大夏,那么郑和海图去哪了?
有证据说明,即使刘大夏过世几十年间,官方渠道依然可以查到郑和海图风貌,还收录进图书里。实证如下:
1.由明朝茅氏家族历经三代心血修成的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中,就生动呈现了郑和海图的图纸风貌,是为今天研究郑和航海的关键资料。第一代修撰者茅坤,当年正是嘉靖年间的兵部车驾司郎中,第二代修撰者茅国缙也是工部主事。以第三代主修茅元仪自己的话说,正是祖上俩代人的集合抄录,积攒了如此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