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对着阿玉这种行为那是一万个点赞。
“世人皆敝扫自珍,难得秦郎君如此慷慨,为了天下芸芸众生,竟是将这兴旺家业之道尽数外传,我等如何敢不尽力。至于成书……学识和年纪又有何相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秦郎君正是对应的恰如其分。何必拘泥这些世俗之见。成大事而不惜身,敢为天下先,如此才是君子所为。”
看看,王祥这捧得,差点没把阿玉直接捧到天上去,若是在来几回,只怕都能直接给阿玉套上个子了,秦子?嚓,为啥听着这么怪呢?
不过王祥这话说的,确实是真心话,就是后头跟着点头的那也是十分的真心实意,他们是真的觉得这事儿一定要好好干。
你说为啥这么好说话?这不是好说话,而是事关自身,不得不尽力。一来先头已经有阿玉这人口少,异族入侵的大危机洗了脑,让他们感觉到了人少的大痹症,正一个个的发愁,满脑袋的都是如何休养生息才最好的问题。二来这推广增产之法本身就十分容易获得名望。
大家想想,若能席卷全天下,他们这些推广之人的名声又将如何?细算起来,未必比阿玉这个研究写书的差,还能顺带获得本国上层的注意和赞赏,甚至是奖励当官什么的。这样一个两项便宜,各的好处的事儿他们如何能推却?即使一万个不成,最起码他们自家肯定是能获得这个好处的对吧。
不管是做官也好,还是做人也罢,花花轿子人人抬这一点在哪一个年代都是十分可行的。阿玉给出了这么一个大好处,付出的只是帮着宣传?这个要求真心不高,甚至可以说低的让他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于是这几个机灵人满口的夸赞,高帽子是一顶叠着一顶,等着回到阿玉家,一个个还十分有眼色的立马开始写信,将阿玉这事儿往外宣传。当然更重要的是,赶紧的,派人跟着阿玉家的农人学啊,还有阿玉说的书,亲,你到底是写没写好啊?若是写好了,那赶紧拿出来,他们抄写也是要时间的。
有人催着他拿出农书来抄?阿玉对此很配合,他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为了当个名士什么的,那书写的不是一本两本,几乎将他觉得这个时代能用上的,正好比这原本高上那么一点的各项技术都已经整理出来了。(别问我为啥都是只高一点的技术知识,俗话说的好啊,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的不是疯子就是自作聪明,阿玉不是疯子,也不会自作聪明,自然就成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