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综同人)[综]和古代名人同在 > 第340章

第340章

该怎么办,我另外会写下详细的章程,你们觉得合适,随意取用就是。”

阿玉的大方让元宗十分的高兴,心下忍不住想,杂家果然是杂家,什么都懂啊!连着怎么办学堂都知道,嗯,这个朋友交的实在是划算。

得,在元宗的心里,杂家彻底是套上了一个叫做百科全书的帽子了。也不知道其他杂家弟子知道了之后,会是个什么反应。而事实上……杂家虽然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可在历史上,“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

甚至因为杂家著作稀少,唯有战国商鞅门客尸佼所著《尸子》、秦代秦相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西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淮南子》为代表,还多以道家思想为主,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以至于后世沦为九流之列,传承都艰难。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亲,你其实也在编漏洞不小的故事。后头还不知道会怎么圆呢。或许,阿玉,你这是一肩挑起了整个杂家兴旺发达的历史责任?

不管以后怎么滴吧,反正阿玉的第一步那是跨出去了,因为这学堂的事儿,阿玉和墨家的关系越发的近了,而因为有木屋和火炕的基础,周围贫苦人家也愿意送孩子来他们的学堂上学,毕竟这个年代,能学一门手艺很难得。是的,在这些送孩子来的人家眼里,这学堂其实就是学手艺的地方,他们的期望值很低,低的墨家的人看着都有些丧气。

可不管怎么说,到底是人气起来了,有了这些学堂,有了这些学生,按照阿玉上午读书认字,下午学手艺的安排,一点一点的,已经开启了贫民教育的大门。而且因为学堂的逐步增多,还使得阿玉在赵国朝堂都有了一定的名声。(谁让他最初是在赵国开的第一个学堂呢,这也能算是给赵国长脸了对吧。这年头七国攀比之风可是相当的强烈,连多引进一个人才都要炫一把,更别说这都快赶上稷下学宫的大场面了。)

而有了朝堂上王公的关注,阿玉和墨家办起学堂来自然顺利了不少。甚至在阿玉提出有教无类,知行合一,实用为本的理念之后,比儒家所谓的礼教更得这个时代有识之士的推崇。虽然有教无类这句话明显偷了人家儒家的,可阿玉用实际行动表明,他比那些鲁儒更坚定,用实际行动推动了圣人的教育理念。为此,已经开始有其他国家和墨家什么的接触,有心提供方便,让他们在他们的国家也展开一下学堂什么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