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一个女儿,自然希望她找一个门当户对的。
倒也不是一味的嫌贫爱富,而是她母亲自小就爱美,爱美的代价便是花钱如流水,衣服鞋子包包首饰都要。
在那个普遍穿着灰扑扑的年代,她母亲的衣裙已经两三个衣柜都放不下了。她这结婚不找个门当户对的,日子怎么过得下去。
母亲一意孤行,生下宜宁后便将她交给自己父母,原因便是自己要工作。
姥姥姥爷自然要接手,自家的孩子,自己不帮谁帮,何况他们已年近退休,有时间带孩子。
这段婚姻也如姥姥姥爷所料,在宜宁六岁时,即使有自己父母的帮扶,男方也发现妻子不是持家之人,加之长得好看也看了这么多年,一直这样骄纵且入不敷出,他也无法接受。
二人的婚姻,在一次平常的争吵后戛然而止。
然后母亲在她十岁时,便遇到了来京的徐父,徐父当时是来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作为港商,便是由母亲所在的部门接待。
二人如干柴烈火,不到一周便确定关系,不到半月,母亲便跟着徐父去了港城。
宜宁的姥姥姥爷想过阻拦,却也明白这样的生活可能才是自家女儿需要的。
又过了三年,宜宁十三岁,母亲便将她也接去了港城。本想只是让她见见世面,港城和京城,发展的倾向点还是不一样的。
可谁知,这一待就是五年。
宜宁不适应这边的一切,她自小便是姥姥姥爷抚育长大,所以更喜欢在京城,可以在姥姥姥爷身边,听他们说说故事。学自己喜欢的舞蹈,和自己的密友一起玩耍,以及那个她一直放在心上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