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齐武帝,天下共主,九五之尊,可谁又知道,他其实并不具备开国君主的那份霸气和才略。
这皇位,说白了,还不是靠他生在澹台家这棵大树下,才得以稳稳当当地坐着。
想当年,澹台家的先祖们可是从前朝夏侯家族手里,用尽了连骗带抢的手段,才夺得了这片江山。
所以,这齐武帝,骨子里就是个二世祖,享乐安逸才是他的本性,至于治国安邦,那可不是他的强项。
在未登基前,齐武帝还能装出一副有为青年的样子,今天下个禁令,明天又颁布个节俭令,可实际上呢?都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就说他那“从谏如流”的招牌,挂得高高的,可真正能听进去几句良言?到最后,还不是姑息养奸,让那些小人得志。
等到终于坐稳了皇位,齐武帝可就彻底放飞自我了。那纨绔子弟的习气,就像被压抑了许久的火山,一下子爆发出来。选秀女?那可是他的最爱!不管你是公卿家的小姐,还是巷子里的小家碧玉,只要被他看上了,嘿嘿,那就别想过清净日子了。为了防止有人抢婚逃避选秀,他甚至下令选秀期间禁止婚嫁,这可真是霸道至极!
讨平了天下之后,齐武帝的后宫那可就更热闹了。前朝皇宫里的那些姬妾、宫女们,都被他一股脑儿地收进了自己的后宫。一时间,金阳后宫里美女如云,环肥燕瘦,应有尽有。
可就算是这样,齐武帝也仅仅只育有十九位皇子而已。其中还有一大半都早早地夭折了,真正能长大成人的,就那么几个。
在齐武帝尚未登基之前,他已有三位儿子:长子澹台溪、次子澹台鲁和三子澹台卫。为什么只提这三位?那是因为对于其他皇子,齐武帝并不太熟。
太子不幸薨逝后,尽管知道其中必有蹊跷,但也不得不重新考虑立太子之事。
所以齐武帝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自己尚算熟悉的两位皇子——澹台鲁与澹台卫。
澹台卫以贤德著称于世,官员们每每论及,皆称:“三皇子澹台卫,惟贤惟德,实乃皇室之瑰宝。”
而提及澹台鲁,世人的评价却多显片面,往往以“痴傻”二字概括之。
-------------------------------------
金阳城,御书房内。
此时屋内气氛凝重至极,雕花的窗棂外,阳光斑驳,却无法驱散屋内的阴霾。皇帝齐武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沉肃,双眸深邃如海,藏着无人能窥的帝王心思。
“诸卿,”齐武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御书房的每一个角落,“太子不幸身亡,国家失去了贤明的承嗣。今日召诸卿共议,欲选定新太子,以安民心,稳朝纲。”
言毕,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站立的大臣们。一干瘦老头率先出列,躬身行礼,道:“陛下,三皇子澹台卫聪颖过人,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能。若立为太子,必能承继大统,昌盛我朝。”说话的人是司空金玄,三皇子乃其外孙,言外之意,显而易见。
他的话音刚落,丞相李辅臣便面露不悦之色,上前一步,正色道:“金大人此言差矣。立太子当遵循祖制,立嫡以长。二皇子澹台鲁身为皇族嫡脉,虽年幼,但品性纯良,岂可轻废?”
金玄闻言,不禁冷笑一声,反驳道:“李大人,二皇子痴傻之名已传遍朝野。一个心智不全的人,怎能指望他来继承大统?这岂非置国家于危难之中?”
李辅臣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他深知金玄所言非虚,但二皇子毕竟是他外孙,岂能容他人轻辱?
齐武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身躯微微一震,心中的震惊如涟漪般扩散开来。关于澹台鲁痴傻的传闻,他并非全然未闻,只是那些谣言和阴谋总是如影随形地萦绕在宫闱深处,让人难以分辨真假,宫中的嫔妃们,为了争宠夺嗣,手段之毒辣、心思之深沉,常常令人咂舌。
齐武帝深知这点,因此他不愿轻易相信那些关于澹台鲁的传言。然而,当金玄提及此事时,那份震撼却如同巨浪般汹涌而至。
李辅臣冷笑一声,“金大人未免太过武断。孔圣有言:‘有教无类。’二皇子生性单纯,守礼尊孝,只要我等臣子尽心辅佐,必能成器。”
中书令柳行,素日沉稳内敛,此刻却难掩心潮澎湃。他此时出列,“陛下,臣附议李大人之言,二皇子仍需宜加教诲。然三皇子亦非泛泛之辈,德才兼备,实乃太子之选。”
御史大夫田为黎亦声援三皇子,他目光灼灼,慷慨陈词:“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