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满清遗伤 > 第20章 初见故宫

第20章 初见故宫

苏辞确实从来没有去过故宫,这是他心中的一个遗憾。

以前的他就对于那个一直以来心之所念的地方就心满憧憬,只是一来却都没有机会。

况且一想到明日又是休息日——星期天嘛,苏辞更是心生向往之情。

晏京的故宫,也叫紫禁城,这可是大夏中心的中心。

既然早晚都会去观光的,于是这次对于刘俊言的邀请,苏辞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其他几人倒是还有其他事情,也可能是累了,就没有附和刘君言的提议。

当天的团建活动就HAPPY ENDING了,在这个小群里也留下了众多精彩的瞬间——邱林宇拍了很多有意思的照片。

第二天一早,换了身行装的两人早早地进入紫禁城的那第三道城墙。

这说的有三道城墙就是它的是内城,但根据有些说法说还有四道,甚至是五道城墙。

当他们在验票后进门的左手边还租给他们一个讲解器,上面还画着故宫平面图,看来会根据你走到的位置自动定位讲解,同时也是一个小型定位系统,可能也是怕你走丢吧。

不过之后的旅程苏辞几乎没有用讲解器,一直在听刘君言这个“导游”在介绍。

故宫有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这四个门进出。

按刘君言的想法,一定要从午门进入,这样才正统,从西华门和东华门走道就有些差强一丝了,是因为“旁门左道”这个成语吗?苏辞有些不解。

而对于为什么要叫午门?

那也是有考究的,那一定是阴阳学说。

正北叫子,正南叫午,午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的正南方,也是子午线的午位。

但在苏辞看来,从端门走到午门似乎也有一段路了,但是他俩还是迈步上前。

他俩自然而然朝着大内走去。

而当苏辞站在这条中轴线上,随着人群的移动,苏辞身临其境般,开始起了一段回归历史的旅程。

这条中轴线全长7.8千米,直到钟鼓楼打住。苏辞仿佛正进入了一个无限深远的时空体系中。

刘君言似乎化成了讲解器一般,直愣愣地听他在说到:“明成祖朱棣在城南中轴线的两侧,分别建立了天坛和先农坛;嘉靖时又在城北设立了地坛,在城东建立了日坛,在城西建立了月坛。。。。”

似乎苏辞以前在学习的时候,听到过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有这样一种说法:“晏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体会这眼前的一切,他若有所思,感受着紫禁城不一样的气息。

他们首先去逛了武英殿,武英殿前那条弯弯的御河,就是太和门广场上的金水河,据说代表着天上的银河,而上面的五座石桥,就代表着天上的鹊桥,这也象征着来自上天的权力。

“过内金水桥、登上玉阶的人,享受到的可是人世间最大的恩宠与荣光。”刘君言在一旁附和道。

紫禁城里最老的树,是在武英殿断虹桥前,那里生长着十八棵古槐,号称“紫禁十八槐”。它们的树龄在六百年左右,几乎与明成祖朱棣同时代,因此它们是故宫博物院里最古老的古物。

最粗的一株,树高二十一米,胸径一米六一,冠幅二十三米,是晏京市现存最大的古树。

现在生长的状态看起来还不错呢,而苏辞站在武英殿前,他激动地按下了手机拍照的按钮。

“《朝鲜李朝实录》有说过:‘宫殿悉皆烧烬,唯武英殿岿然独存。’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李自成点燃的那场大火,据说《永乐大典》正本也随之而去了。”刘君言感觉惋惜不已。

继续前进着步伐,太和门,明朝的时候也叫奉天门,这里还是外朝的中路。

外朝是商议国是、处理狱讼、公布法令、举行大典的场所,位于宫城南门外易于国人进出的地方。

外朝为阳,内廷为阴,奇为阳,偶为阴。

所以外朝建筑布局多用奇数,比如“三朝五门”,内廷建筑则多用偶数,比如乾、坤二宫以及东西六宫。

两人走过太和门,来到太和殿前面广阔的广场上。

这个广场已然存在了很多人流,大家都在尽情地拍照着,观赏着。

感受着广场上的宏伟气观,让苏辞在此深吸了一口气。

他可以想象到,当时的大臣们和皇上在此经过之时,是让人意识到多么心潮澎湃的感觉。

那是一股油然而生的内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