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迅速地流逝,又过去了两月,苏辞在工作中忙得不可开交,一个做菜的厨子都焦头烂额,也是醉了。
虽然说戏班的任务变得有些繁重,这也说明是戏班开始有了好的起色。
这两个月,大家都在为戏班加油打气,为了闯出一个名头也是拼了。
不过好在戏班里的大家也是争气的,又有好几个戏园来邀请戏班过去演出了。
这时的侯掌柜也是眉开眼笑的,他坐在堂前品着杯中的茶香。
老何师傅和其他几位演奏者正在研究新的曲目,看看能不能把之前的一些调调改良一下,变得更加能够唱出当地的味儿来。
有时候,他们还会听取多方的意见,比如当场的人们的想法。
还有,特别是小芸姑娘似乎也有点建议挺好的,没想到她也会一点唱腔,这让老何有些惊讶不已。
几位先生也在研究新的戏本,因为最近也出了几本新的剧。
老是唱旧的剧,观众们也会腻的,所以不仅仅是剧要改良,而且是要有新的。
所以,戏本的编写也就成了一个特殊的存在,它能让京剧翻陈出新,更具备多种丰富的样式表现手法。
老张和老洪正在争吵着用词,一个觉得要贴近生活,另一个觉得要符合京城当地人的审美观念,而不仅仅是贴近生活。
于是,在堂前的两人就开始吵起来,争得是面红耳赤的,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当然少不了“小溜球”了,她终于有时间偷懒了。
一开始跟着庆春小班的吴老师学习的时候,“小溜球”还是蛮有劲道的。
她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和唱戏的声音,默默学着如何气流入腔。
但现在越来越深入后,她就觉得这玩意儿稍微有些难度了,动作也没跟上,气也不够足了。
所以她就有的时候时不时会跑出来消遣一下,看看别人在干什么。
吴老师倒也觉得这个年纪的她贪玩是正常的,也就没有对其特别严厉。
看着两人越吵越凶的趋势,“小溜球”就这么静静地在一旁,没有要劝架的意思。
她在边上还热情地鼓起掌来,宛然一副不把事情闹大不罢休的样子。
还好,这时候侯掌柜过来劝说他们俩了,让吃瓜群众这才消退了。
侯掌柜也是知道,这两位先生也是为了戏班的未来考虑,所以没有任何责怪他们的意思,这也侧面说明戏班的将来是有看头的。
他其实内心也有些高兴,但由于戏班出名了,当然还有些是担忧,似乎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呢。
苏辞此刻也在研究新菜的做法,他苦苦地回忆着以前妈妈私人藏着的菜谱。
由于之前苏辞做的菜比较可口,大家的口味都上来了。
为了不让他们乏味,所以他需要准备挑战难度了。
而且,现在戏班也在扩招,很多人都慕名前来想加入迎春戏班,连做厨子都有愿意的。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大世道也不太好了。
不过,侯掌柜还真的为苏辞配置了一个帮手。
这是个新人,年纪也不大,以前也是在其他饭馆做小厨子。
这回到戏班来也是想糊口饭吃,可能也是世道的关系吧。
他人比较机灵,会干活,人也还蛮踏实的,侯掌柜看中的也许就是他这几点。
可以减轻一下苏辞如今繁忙的工作量,苏辞也是很满意这位新人的,作为下手还是不错的。
苏辞总算慢慢地成为了一个人的领导,他的炊事班总算增添了一名成员,他也是很欢喜。
有人搭把手,起码不那么无聊了,苏辞想着。
然而,戏班的事情最近似乎更多了一点,而且并不是什么好事。
就在今日,有其他戏班的人说是要来拜访。
虽然不知是何事,让侯掌柜有些纳闷,自己的戏班好像没有和那个戏班有利益冲突啊。
无奈对方已经在路上了,侯掌柜不知该如何应对,就先吩咐大家今天不要进行任何排练什么的,以免被对方看了去,要保持神秘。
他在堂前静静地坐着,锁着眉头,不知是在思考着什么。
苏辞今天的心情倒是很好的,他想到这个时节差不多是夏天了。
应该给大家来点去热的小食,他于是就开始苦思冥想起来。
可以做点什么好呢?苏辞又开始发愁。
他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决定做些绿豆薏米汤吧,既凉爽又解馋,并且给最近劳累的大家去去湿。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