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言醒来,身边已经没人,丈夫和两个孩子都不在,她立马起床收拾好房间,出来洗漱,洗漱完端着留给她的早饭去了隔离屋,看见苏老娘在织毛衣,包子馒头在炕上玩玩具。
“娘,我爹他们去哪了?”好奇怎么他人呢,怎么不在。
“妮儿,你起来啦。”苏老娘一直待在屋里,和看着俩孙子,听到声音抬头看见闺女走了进来。
“娘,你起床来啦。”
“娘,羞羞脸,爱睡觉觉。”
包子馒头看着娘来了,都凑过来。
“要吃吗?早饭吃了吗?”
“他们都吃过了,你吃你的。”
“你爹他们仨去拉柴火了,之前家里柴房放不下,现在空一半,把剩下的都拉回来,天气越来越冷,怕下雪柴火不够用。”苏老娘边织边跟闺女闲聊。
苏言吃着手里馒头,偶尔喂一口俩孩子,听到爹他们上山了,点点头“需要帮忙吗,三个人够不够人手。”
“不止三人,跟你大伯家,小姑家一起,还跟村里借了拖拉机,就自己搭点油钱,这样一趟下来拉的快,拉的多。”女婿去了,苏老娘就没去,在家看孩子。
“哦,那娘什么时候做粘豆包?”
“咋啦,馋了粘豆包了,娘打算什么时候回京市婆家?”今年闺女一家要回京市过年,嫁的远就是这点不好。
“过几天吧,我想再去大集逛逛,看看有什么好东西换一点带回去。”苏言也头疼带什么回去当礼物。
“那你跟女婿商量一下,带点土产吧。”亲家啥都不缺,啥没见过,自家什么条件都清楚。
“带土产,自家倒没关系,顾韫家里人都挺喜欢的,就是他大姐婆家嫌弃的很,大姑姐那妯娌到处跟人说,说我乡下人,上不了台面,要不是生了对双胞胎儿子迟早被韩家赶出门。”苏言小嘴叭叭跟苏老娘诉说自己回婆家遭遇。
“什么,什么时候,乡下人咋地!碍她家什么事,吃饱撑着。”苏老娘听了很是生气,什么玩意敢嫌弃我家闺女。
“娘,别生气,我没亲耳听见,就是大院里传闲话,我大姑姐还跟她妯娌吵一架,闹分家搬了出去,刚好他们分房子了。”大姑姐眼里容不得沙子,性格火爆,不然也不会闹那么一场。
“你婆家怎么说,会不会怨你?大院肯定风言风语说你害你大姑姐婆家闹分家。”想想都知道,别说城里,就是队里有什么事,都邻里亲朋传闲话。
“说就说呗,我以前听顾韫说过大姑姐婆家矛盾很多,他们四个儿子一个闺女,当爹的看重老大,当娘的偏爱小儿子女儿剩下两个爹不疼娘不爱。”
“十只手指有长短,别管城里的,还是农村的都一样。”苏老娘心想自己也偏心闺女,闺女能待在自己身边几年。
“可不是,当初知青下乡政策,本该老大去,结果大姑姐婆婆直接给还没高中毕业的老二报了名,当时大姐夫还没跟大姑姐处对象。”
“不说这个就是大姐夫身子羸弱根本不能下乡,听说当时他已经找好工作,还是读高一的老三看着自家二哥顶了名额,大姐夫才留了下来。”苏言觉得老三是不错的,能替大姐夫着想。
“老三跟大姐夫说他不是读书的料,也不想当兵,家里肯定不能给他买工作到最后还是要下乡,与其这样,还不如这次换他下乡。”
“老三顶名额去西南,大姐夫觉得亏了老三,上班之后每个月都给他寄钱补贴老三,也知道家里肯定是不管他们的。”人都是双向奔赴的,你对我好,我对你好。
“就这样过了几年,老大被送进部队还结了婚,轮到大姐夫一点动静都没有,还要求每个月交生活费,要不是他老子不准大姐夫住宿舍,估计早搬了。”换我我早搬了,才不管外人说些啥,听不见看不见。
“连西南的老三也结婚了,特意回来说要结婚,大姑姐婆婆不同意,结果老三递上结婚证给二老,大姑姐婆婆还嚷嚷要老三离婚,说她家不要乡下人当儿媳妇,还是大姑姐公爹发话估计要面子,给了一千块让老三结婚,老三没说什么拿了钱就走。”老三也是绝了,先斩后奏,结婚证国家认可的。
“那孩子还挺会为自己打算。”苏老娘心想摊上这样的父母,也是累人。
“听说老三跟媳妇回到乡下,到镇上买了个工作,加上大姐夫寄给他的钱,还有女方父母补贴,在镇上买了个院子。”
“现在已经生了两儿一女,女方父母人好就一个闺女,老三跟女方父母承诺养老,现在小儿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