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进布袋里,然后用水淋洗就能得到碱液,这里的碱液主要含有碳酸钠与碳酸钾。
使用的熟石灰,把它和碳酸钠的溶液混合,就可以得到氢氧化钠!
于是乎.........制作味精的所有化工原料就全齐备了!
如果真的能把味精造出来,在这个近乎原始、缺乏调味品的年代,会出现多么轰动的效果,张诚想想都激动。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定计,但时间紧迫,还是到了天成国在做计较吧。
晚间,老李热情的给大家接风,品尝了赵国特有的美食与美酒,不过对于喝过将军令的几个人,却是觉得酒水寡而无味,酒足饭饱后,众人尽兴而归。一夜无话。
次日,张诚找到老李,先是感谢一番,然后正色说道:李伯,我这次来,其中一个任务还真是做买卖的,我准备从天成帝国境内收购粮食,价格嘛,比市面上高一成,有多少收多少!
嗯,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公子这是要抬高天成帝国那里的粮价了,老李不愧是个精明的商人,一下就猜到了张诚的意图。
张诚回道,张伯猜的不错,我大量收购天成本地的粮米,势必造成粮米价格上涨。
而天成的商人如果从国外购买粮食也只有赵国一个途径,因为天成的邻国除了我威武帝国和赵国外,他们的北部边境紧邻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部落甚多,但没一个生产粮食。
粮米价格上涨,会带动整个市场商品价格虚高,价格虚高就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
老李听到此处,一拍大腿:明白了,公子高明!
张诚笑道:李伯不必夸我,这个计划也需要随时调整,因为一旦开始大量收购,天成很快就会发现并警觉,必然会强加干涉,我们先按计划一步步往前推进,到时随机应变也就是了。
张诚知道要动天成帝国粮食的脑筋,并不容易,中国有句名言,叫做“国家大本,食足为先”。
其实,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是古今中外无不重视的大事。当然,解决粮食问题除了要做到广种多收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粮食的贸易和储备问题。
中国粮食贸易和储备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在夏商之时,粮食流通和仓储制度就已正式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政制度,此后的各朝各代也无不把粮食流通和储备粮食问题,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
如果张诚真正能通过手段触及天成的粮食根本,那么战争就不可能爆发,或者说天成帝国对威武帝国的入侵战争就不可能发生了。因为那时候的天成国已没了动兵的底气。
但是这一切应该是不会太容易的,管他那,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做不做又是一回事,反正估计是赔不了钱。大不了酿成酒高价卖出去也就是了。
张诚想到此处,开口对老李说道:李伯收购粮食的事,恐怕得由你来完成了,我一个陌生面孔做这事恐怕不会很容易。
没问题!我去办。老李爽快答道。
张诚从怀中掏出5张银票递给老李,李伯这是50万两银票,您先拿这笔钱从天成收购粮食,用完了我再想办法,张诚对老李说道。
这五十万两的银票是从王爷给张诚的全部活动经费,此时他全部拿出来给了老李。
好吧,我收购的粮食会找赵国粮仓的差役,指导我们修建一个小的粮窖,专门进行贮存,老李回答。
那就好!还有就是关于我们几个赵国身份的事,还得仰仗李伯,张诚对老李提醒道。老李忙回答:我已经差人去办了,请公子稍待两日,应该问题不大。
那就好!有劳!说罢。张诚辞别老李,出门找到胖子和小诸葛准备到大街上去看看赵国的民风民俗。
(注:提到粮食的存储,中国古代最先使用的就是窖存,后来才慢慢发展为地上粮仓,窖存的粮食不易变质,可以保存很久,缺点就是费工。)
张诚把收购粮食的任务交给了老李,自己变得轻松起来。三人闲庭信步走在赵国大街上,路上行人众多,做买做卖的在街边不断吆喝,各种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城市显得十分繁华。
正行走间,看见前面不远处围了一群人,人群里传来叫骂的声音。
出于好奇,张诚几人也凑了过去,人群里几个恶奴模样的人正在围殴一位老者和一个年轻人。
一个纨绔在恶奴后面,不断催促着他们继续教训二人。
老者浑身泥土血迹却一直在用身体护着青年,身上挨了不少拳脚,嘴里一直在告饶着: 饶了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