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走了,宝玉便像过年一般,书也不背了,字也不写了。探春也高兴得很,她得到贾珠允许,在他书房里挑了几本启蒙的书来看。虽然这些书实在不算是有什么可读性,可也总比没书看,每天无所事事的好。不过要说起来,贾珠书房里也实在没什么杂书,都是些四书五经之类。
为了表示她确实不认识字,每天看书的时候她都把那些三字经和千字文里没有的字标出来,等晚上再去问迎春,若是迎春也不认得,她便第二日去问了先生再回来教给探春。宝玉因为迎春去上学,探春自己看书时没人跟他玩,抱怨了几天后只好也跟着探春一起看了。贾珠休沐日回来见他们自学,便送了一本说文解字给他俩,探春终于结束了懂装不懂的日子,可以放心的看书了。只是她的年龄摆在这儿,还是不敢看得太快,更不敢看超过宝玉理解范围的书。
这装小孩子的日子要过到什么时候啊?
到过年的时候,探春终于看见贾环了,他才七个月大,赵姨娘看得紧,她没有在王夫人院子里看到过这个同胞弟弟,满月那日她又有点感冒,老太太没让她过去。她有些好奇这个贾环长什么样,但偷偷看了看王夫人的脸色后,探春只跟众人一样就着奶娘抱着的姿势探头看了一眼,给了个小荷包便罢了。
老太太看了便笑问道:“三丫头,你也给见面礼?”
探春红着脸道:“是奶娘做的,等我学了针线再自己做。”
“那你在里面装了什么?”老太太好奇地问。
探春便扭头看奶娘,奶娘忙上前道:“回老太太的话,放的是一个星魁一个平安的银锞子。”
老太太便点点头,放这个既不错规矩,又不打眼,不会让王夫人对这个庶女不满,也不会让赵姨娘觉得探春攀高踩低。“你还小呢,原是不用给的。”她说。
探春啊了一声,懊恼地道:“奶娘,你也不告诉我。”
老太太好笑地点了点她的额头道:“你个小财迷,舍不得那两个银锞子了吧?”
探春红了脸道:“才没有呢,我只是怕别人笑话我不懂规矩。”
宝玉认真地道:“不会的,我也给的是一个荷包两个银锞子,我看到二姐姐给的也是一样的。”
老太太笑着摸了摸孙子孙女儿的头道:“你们兄妹和睦,我就放心了。”
贾环太小,虽然是过年也不过抱出来露了下脸就回房去了。今年过年探春可就好玩的多,她可以自己跟着宝玉到处跑,去看放烟火老太太也不过稍微阻拦了一下,见她确实不害怕就放行了。只是祭祖需要自己行礼,跪来拜去的把她折腾得可不清,手和脸都冻僵了,连说话都不利落。
老太太见她冻成这样,心疼得不行,搂进怀里帮她搓着脸蛋,又摸了摸她身上的衣服道:“可怜见的,小小的孩子吹了那么久的冷风。”便叫人去煮一锅姜汤来,每个人都喝上一碗,待人都散了,又叫鸳鸯,“去把那个琉璃白铜怀炉拿来。”
不一会儿,鸳鸯拿了个小盒子时来,老太太打开盒子,里面却是一个小小的镂空球,不过探春巴掌大小。老太太笑道:“这还是我小时候用过的东西呢,里面那个球装炭,外面间隙还可以塞点香料什么的,又香又暖和。今儿就把它给了你罢,明早出门前叫妈妈给你点上放在怀里,总能支撑到行完礼。”
探春忙谢过老太太,拿过那怀炉仔细看,却是一个大球套着一个小球,大球是白铜镶琉璃的,镂空缠枝花雕得极精致,小球却就是一个白铜的空心球,在里面烧了炭又暖和又不用担心会烫,真是件极实用的工艺品。
第十一章 提醒
转眼探春就三岁了,这会儿她很郁闷,因为宝玉也去学里了,她也想去,老太太却还是不允。探春虽然很想力争一番,老太太一句话就把她打回了原形:“你现在抓得稳笔么?”
探春像瘪了气的皮球一样缩回椅子里,她确实还握不住笔。如果用的是铅笔钢笔圆珠笔多好,该死的毛笔可真是难握。
“好了,别生气了,”老太太拍拍她的头哄道,“你琏二哥哥要娶媳妇了,我们来帮他看看聘礼好不好?”
探春惊讶地问:“琏儿哥哥要娶嫂子了?什么时候啊?”
老太太笑了起来:“是给你娶嫂子,不是娶嫂子。”
探春一说完就发现自己的语病了,红了脸笑道:“我太高兴了么,不知道是哪家的姑娘?”原来王熙凤是这个时候嫁进来的,却不知道巧姐儿是何时生的?
老太太笑道:“只听这话还以为是个大人呢。你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