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则,他建议可以让百姓们在互市上摆一些做吃食的的摊子。
但古代不如现代便利,想摆小吃摊也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怎样把那些东西做熟。
在家里把东西做好,再带到互市上不是不行,反正天气依旧很冷,一时半会儿不会坏。
可是那样做,注定会削弱大家对小吃摊的兴趣,毕竟如果吃那些又冷又硬的东西,还不如随便吃点自己带的东西,至少不用花费钱财。
要是直接在互市上做的话,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燃料从哪里来?
别看大夏河匈奴已经达成协议,其实大家都在相互防备。
被选为互市的地方是一大片平坦的枯草地,保证所有人的视野都很清晰,一旦有一方有所异动,立刻就能被发现,
这样做双方是都放心了,可是坏处也来了,这里连一人高的小树都没两棵,找到木柴取暖、做饭就成了麻烦。
这时候陶炉子和蜂窝煤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由于双方之前打的时候,没有影响到鹰山的煤矿,双方谈判结束,兰征又一心为建立新的国家做准备,根本不在意鹰山那边干什么了。
于是互市开始之前,煤矿那边又开采起来,可以比较方便的把煤和做好的蜂窝煤运到互市上,成为小吃摊的燃料。
也正是因为如此,让大夏这边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和匈奴在互市上的第一笔订单,不是粮食也不是盐,而是这个炉子和蜂窝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