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唐诗修正 > 第二十章 许浑 淮南一叶下

第二十章 许浑 淮南一叶下

不能说你感受到不好的东西,你悲伤了,你就要发泄出来,让别人和你一起悲伤,这样,与我们的礼制,是相悖的,格格不入的。不可取的。

我们的思想,最先接触的,不是外人,而是我们的身边人,家里人,后人,任何负面情绪,都会影响到他们。

所以,为了家里人,尽量把负面情绪自己消化掉,处理掉,不要流传开来。

古时候的人,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道德对人的约束,到达了极限,到了现在,处处讲究个人的权力,讲究所谓的自由,早就没有多少约束了。

尤其是到近些年,网络时代大爆发,乱七八糟的思想蜂拥而至,很多人都迷失了,各种负面情绪大爆发,最先受害的,还是身边人。

甚至,自己也受到伤害。

所以,无论是看书的,还是写书的,都应该传播正能量。

我的上一本书《中正诗词》,其中有一半的诗,都是写正能量的。尽管也写了许多的无情,但是,本意是要让人看清事实,然后理性思维,找出适合自己的路。

这一本唐诗修正,我还是这样的想法,无论什么诗,只要我修改,我就要表达一些正能量在其中。

希望,看书的人,能够有所得,有所知。这首诗太乱了,以至于改写的时候,都有一种难以下手的感觉。

修改之后再来看一看,感觉是不是又不一样了呢?

中正壹

遥夜弹清瑟,

西风催翠萝。

残萤栖玉露,

早雁越金河。

高树晓虽密,

悲枯去也多。

待来春旺日,

再赏自然波。

释义及评析:

1,我在长长的夜里弹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

2,这时候,秋风似乎在催促绿色的藤蔓老去。

3,残留的萤火虫,栖息在玉露花上面。

4,早早就开始往南飞的大雁,掠过金河。

5,高大的树木,在早晨的时候,看起来还很浓密。

6,可让人悲伤的是,等到枯萎的时候,凋谢的黄叶,肯定也会有很多。

7,怎么办呢?只有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调整情绪,不要去想悲伤的事,等到春天生机浓烈的时候,一切自然会改变。

8,到那个时候,再去欣赏大自然的波动。

这首诗改的比较难,主要产生歧义的地方太多了,一句诗产生几个意思,上下句都没办法配合,散架了。意境也实在难以融合到一起。

太过牵强附会了,失去了文字本身的意义,因为这有点像是在生造意境了,无中生有了。

所以,只能勉力为之。

但是,中正还是想表达一些正能量的思想。无论有什么悲伤的情绪,还是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心境,春天生机勃勃,百花盛开,万物复舒而生发,这就让人欣喜。

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终究只是过去,应该忘怀,过去的虚幻,不能影响到现在的真实。

沉迷于过去和悲伤的人,总是愚蠢的错误的,因为你不能改变过去,你能够改变的,只有将来。悲伤,也没有任何意义。

不迷惑于过去,不迷惑于红尘,不迷惑于悲伤,不迷惑于情感,不迷惑于遭遇,看清现实,看清大自然运转的规律,无论顺利与否,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要悲伤,不要失望。

时时刻刻保持平常心,保持正能量,轻装上阵,一路前行,才不会舍本逐末。

【重点】:~另外提几句,有些无良看书的人,让人很无语。

菜市场卖菜,我也没见过买菜的人无故谩骂卖菜的,你有权力不买不看,你有什么资格去骂卖菜的?没素质没内涵没修养的人,其心不正的人,有资格写诗?能写出来什么好东西?你到饭馆吃饭,吃了饭不给钱,还要打人家骂人家?这是什么道理?

难道说,这些人到了超市,每一件商品都要跳出来评论一番,谩骂一番,算计一番?那么,华夏的道德礼仪去哪里了?费解。

五千年的文明,忠孝仁义礼智信,忠心于国家,孝顺父母长辈,善念仁心待他人,朋友需要帮助两肋插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人谦恭有礼,万事以和为贵是为智,讲信用。这是中华的公序良俗。

这些人懂吗?纯粹就是披着人皮的物件儿,我写书,没收你一分钱,你可以选择不看,你看了还要唧唧歪歪,半夜私信艾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