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厂。
孟德尔没有同宋莹黄玲二人一块去棉纺厂,而是转身去上班。
因为,一他不是棉纺厂人,二他相信宋莹和黄玲二人能将此事妥善处理。
来到工厂后,孟德尔循着记忆直接来到办公室坐班。
根据记忆原身是上海交大毕业,虽然仅仅上了一年,但参加工作时仍然是以大学生身份进入压缩机厂,工作多年如今已是厂里的高级工程师。
因为是技术工种,所以该工种相对应级别工资略高于部分工种。
而技术级别共划分十八个等级,一级最高,月薪三百以上,而原身则在第十二级,每月工资六十元。他老婆,宋莹月薪同样不低,每个月工资五十五元,相当于技术级别中的十一级。
给自己泡了一杯茶,然后拿出纸和笔,在工位上开始了文抄大业。
文抄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的文抄,孟德尔已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地步。虽说他系统空间里有五十万的等价黄金可以随意挥霍,但如今这时代大家的工资基本处于透明状态,你什么生活水平,邻居,同事,亲人大都了解,做文抄公除了是为了赚钱,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多一条正当的财路来源。
这样富起来,也算是有理有据。
不然哪个不长眼的见他家生活水平比周围之人高上一大节,很可能会有人心生嫉妒,到时必然会掀起腥风血雨。
所以如此苗头,还是早日扼杀为好。
尽管他不怂,但也没必要给自己添堵找不痛快。
在这个世界,吃瓜看乐才是正事。
不对,还有造小人!
十点半左右。
“林工,有人找,你来接一下电话。”
一个同事在门口大喊了一嗓子。
“来了,这就来。”
孟德尔收好纸和笔,大步走出办公室,然后跟着去接了电话。
电话是他老婆,宋莹打来的。
“武峰,我跟你说,房管科的陆科长说了,限王勇三日之内将小院里的墙重新砌好,不然就等着被通报批评。”宋莹得意洋洋地向孟德尔汇报处理结果。
孟德尔并不惊讶,因为宋莹她有这个能力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别的不说,就剧中开局宋莹闹分房时,她的解决方法就很有效。
直接把孩子放在书记家,然后随着林栋哲这小喇叭一嚷嚷,整栋筒子楼都知道他张书记不守信用,而迫于舆论压力,张书记不得不给宋莹安排新房。
“嗯嗯,漂亮。宋莹我就知道你可以。”
孟德尔毫不吝啬赞美之辞。
宋莹在电话那头笑得像朵盛开的花,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与俏皮:“那是自然,你也不看看我是谁。”
“好了,不和你说了,我还得去忙呢。”
不给孟德尔反应,宋莹便直接挂了电话。
听着话筒里的忙音,孟德尔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宋莹,火急火燎……怪可爱的。
下午,四点半。
厂子里无事发生,也无人打扰,孟德尔吭吭哧哧写了六千字文章。
如今实施的稿酬制度于今年修改后颁布,每千字两元到七元不等,又因为孟德尔是新人投稿,千字稿酬不可能太高,大概率是最低档次。
所以按照这个时期的最低稿费千字两元来算,这六千字他可以拿到一个月工资的五分之一,也就是十二元稿费。
至于拒稿,他从未想过。
毕竟,他可是相当了解这个年代的伤痕文学。
过稿,无难度。
距离下班还有一会儿,孟德尔厕所轻松一下后,又开始文抄大业。
一直到下班时间,他这才停下手中的笔,满意地审视着今日的文抄成果。
稍稍整理之后,孟德尔将稿纸收好便下班骑车前往了邮局。
邮局内。
来往寄信的人有很多,因为一大批知青即将返程,有人为知青提供相关接收单位的信息,有人则是劝其留在乡下,家中已没有他(她)们的位置。
选好杂志社,邮了稿纸后,孟德尔便骑车回家。
时间虽早,但天儿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趁着夜色,他加快了速度……
……………………
棉纺厂三十七号巷。
小巷里,家家灯火通明,袅袅炊烟升起。巷里时不时有人向他打招呼,孟德尔也笑着一一回应。
进了院里,在昏黄的灯光照射下,一个身材还算健硕的男人正忙得手忙脚乱。
“哟,这不是棉纺厂工人王勇嘛,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