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没看呢,怎么知道?”
“编者语这里说了。”
“给我看看……”
……
很多人从一拿到最新一期的《当代》,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两小无猜》,看了起来。
今年以来,陈家林连续发表了《少年派》、《驭风少年》、《等车》和《另一只鞋子》,基本上每一篇作品出来,都能引起不小的轰动。
即使如《驭风少年》,也招风引雨,获得了不少“批评”。
而因为《另一只鞋子》引起的“丢东西”现象,更让《光明日报》都为他点名发声。
因此,不管是夸是贬,随着他的名字不断在各大小期刊、报刊上出现,让他的名气开始一步步的往上走,已经成为国内有着一定知名度的作家。
知道“陈家林”这个名字的不少,即使不喜欢他写的故事,也并不会对他反感。
如果放在后世,这就叫做“路人缘”,他的路人缘极好。
看见《当代》上有陈家林的新作,而且《当代》还特地弄了个一个小小的编者语,说“这是一个非常暖心且动人的爱情故事”,顿时就让读者们忍不住想先睹为快。
二十五万字,可不是一时半会能看完的。
因此,《当代》发出三天后,才有第一篇评论文章出现在《沪上日报》。
“这是一部浪漫且现实的爱情,爱情如果丢失了浪漫,就失去了美好的色彩,在《两小无猜》的故事里,这样的美好似乎就存在于现实……”
“当男女主人公相遇的那一刻,陈家林只用了短短四百五十个字,就让这份爱情入驻我心,使我想要跟随着男女主人公的人生,仔细体味……”
“男主人公原本可以继承父亲的事业,生活得无忧无虑,受人尊重,可他却偏偏选择了女主人公,选择了爱情……”
“女主人公的中途离开,让我心如刀割,这和美德毫无关系,美丽、善良、慷慨……这些东西都无助于她对男主人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