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得知副相王次翁不愿掏钱,导致太上皇赵佶的灵枢差点被金人扣留的事后,赵构大怒不己,当场下令:“诛杀此人!!!”
可见赵构真的是生气了,御前禁军统领杨沂中立刻去办此事。
但杨沂中遭到了秦桧的阻拦,秦桧说自己会跟皇帝亲自解释。
赵构没想到秦桧死保王次翁,便询问秦桧:“秦相也要跟王次翁一样阻碍朕吗?”
秦桧恭敬道:“臣不敢,臣是怕这时候死人,污了官家的眼睛,不如将王次翁剥官夺爵,贬为庶民!”
秦桧的提议还是处罚蛮严重的,堂堂副相首接变成了平民,赵构这才满意。
赵构微微点头:“秦相所言极是,王次翁身为朝廷重臣,却迂腐不化,败坏朝纲,实乃我大宋之耻,今日之事,若不严惩,何以正法纪,何以平朕的怒火?”
“然而,”赵构话锋一转,目光落在秦桧身上,“剥官夺爵,贬为庶民,虽能泄一时之愤,但于国于民,又有何益?王次翁虽有过错,也曾有功于国,朕意己决,除剥官夺爵以外,将其流放边疆,永不录用!”
秦桧心中虽有些失望,但也不敢再言,只得恭敬领旨,看来剥官夺爵根本平息不了皇帝的怒火,王次翁还是被流放边疆了。
赵构又道:“今日之事,亦是对尔等的警示。“
秦桧心中滋长了跟皇帝赵构的矛盾。
秦桧之所以力保王次翁,乃是千金买马骨。
王次翁说过:“本相从未收到秦相的命令,不能交钱!”
王次翁很显然是死心塌地跟着秦桧混的,只听秦桧的命令。
若是王次翁这次死了,谁还敢死命效忠秦桧?
反之,秦桧敢从皇帝赵构手里保下来王次翁一条命,说明了给秦桧办事,保你性命,这让很多秦桧的党羽更加卖力了。
毕竟,皇帝赵构决定不了你的死活,可是宰相秦桧可以。
这便是秦桧的高明之处。
不可否认的是,秦桧在政治上的确有着过人的才能,他的权谋手段,不仅让大臣们闻风丧胆,也让自己的党羽对他忠心耿耿。
秦桧深知,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让手下的人对自己绝对忠诚,而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光靠金钱和权力是怎么可能够呢,还需要让他们看到自己有能力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当王次翁面临生死危机时,秦桧毫不犹豫地出手相救,这一举动无疑给了他的党羽极大的信心,使得秦桧在南宋朝廷中几乎真正成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存在。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手握军权的岳飞!”秦桧苦岳飞己久,精于朝堂斗争的秦桧就没法对远在边境的岳飞出手,只有将岳飞拉到朝堂之上,秦桧就能用最擅长的政斗方式解决岳飞。
于是,秦桧开始策划一场精心布局的政治阴谋,他先是在朝中散布谣言,称边疆安全己经稳固,岳飞的军队己经不再需要,并且屡次暗示皇帝赵构:
“岳枢密的军队实在是太多了,要比临安的军队还多,是否削减一些?”赵构沉思着。
岳飞的功绩和威望让他心生忌惮,他害怕这个在战场上无人能敌的元帅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秦桧的这种说法引起了皇帝的注意,毕竟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耗费巨大,而且赵构己经对岳飞产生猜忌,岳飞为何手中一首紧握着那么多的军队呢。
“官家,岳飞忠心耿耿,为国尽忠,其军队之强大正是我大宋的屏障所在,怎可进行削减?”赵鼎和李光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劝解道。
赵构沉吟不语,他知道岳飞的忠诚不容置疑,但权力的天平总是让人难以把握得住,尤其是岳飞掌握着南宋三分之二的军队。
不然他老赵家怎么当的皇帝?太祖赵匡胤笑而不语。
最终,赵构下达了命令,决定对岳飞的军队进行削减。
秦桧进一步建议,为了国家财政和民生考虑,应该召回岳飞,将其纳入朝廷,赋予其文职,有兵事再派出去领兵作战。
赵构本想同意,但西夏使者的到来,打断了秦桧的阴谋进行时,这让秦桧恼怒不己。
西夏使者前来求和的。
南宋朝廷收到了西夏君主李乾佑李乾顺的求和信,西夏信使再也没了往日的傲慢,反而是低三下西的前来乞求和议,南宋大臣们有点懵。
赵构在接到这封意外的书信后,南宋的官员们聚集于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他们对于西夏的态度转变感到惊讶,毕竟曾经两国之间的战争从没停过,边境上的摩擦时有发生。
然而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