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辰唱完了整首歌,他手里的吉他、贝斯、架子鼓等也随即停止了弹奏。
尾奏中乐器逐渐减少,剩下西塔琴、班卓琴……
直到最后,由开场的编钟和风声来结束了整首歌曲。
掌声雷动!
苏辰轻轻放下吉他,微微鞠躬,感谢观众。
齐知远将渡边翔唤回了舞台,苏辰发现渡边翔这回的表情明显带上了一些友好、谦逊的微笑。
听审团先询问了渡边翔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渡边翔坦言这是因为自己当时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于是创作了一首歌曲来抚慰那些经历过伤痛的人,同时他也希望可以唤起人们对死亡的深刻思考。
又是一些对话和夸赞之后,听审团们开始把注意力放到苏辰身上。
方天川对苏辰的歌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好奇他为什么给一首情歌取一个植物的名字。
“七里香这种植物,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我国东南沿海各省份。
因为花香浓郁,据说相隔七里都可以闻到,故名“七里香”。
它开出的花朵是一种白色的小花,不仅好看,还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
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希望简单直白,让大家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感受到歌曲里感情的美好。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借用它花语的意思。
它的花语有两层含义,都有很好的寓意:
一是“我是你的俘虏”,代表在爱情或者其他感情中,心被对方牢牢抓住。
二是“反战之殇”,以此来歌颂和平。”
苏辰从容地解释道。
方天川得到了高于自己预期的答案,很是高兴。
“我只知道“七里香”可以用来做菜,也可以晒干后作为一种中药药材,但是今天才知道还有那么丰富的花语在其中。
感谢苏辰老师!”
于达此时拿到了话筒问道:
“苏辰老师,我注意到你的曲调设计有些特别。
主歌“窗外的麻雀”sol do si do do、预副歌“秋刀鱼的滋味” la、副歌“雨下整夜”sol do do do,三段开头部分的旋律动机都是sol do do,请问一下这是巧合还是刻意而为之呢?”
苏辰听到这个问题,笑了笑。
“首先我要感谢于达老师,那么细心地注意到这个点,这其实是一个小设计。
其实这样设计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统一了不同段落的动机,比较容易在听众脑中形成记忆点。
同时为了让旋律丰富好听,也尽可能多地在其之上做了变化。
这样呢,也使得曲调兼具了工整性和灵活性。
啊对了,给观众们稍微补充一下——所谓旋律的动机,指的是一段旋律的母体,或一首歌的灵感来源。
第二个作用呢,是为了完成“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这个效果。
在歌曲表达上,为了完成这一点,用sol do do来代表曲中的“你”,开头都是“你”。
这首歌的词也是按照现代诗来写的,所以就等同于“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
苏辰很开心有人能那么快地发现这个“秘密”,乐于为此解答。
此时,就连旁边的渡边翔都微微点头,还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大家也为苏辰的精彩回答而折服,听到那么浪漫的话语时,好些观众都忍不住“哇” 了出来。
许惜文拿到了话筒,迫不及待地开口:
“我今天主要是想赞叹一下苏辰老师的编曲功力!
不管是前奏中开头的各种打击乐器的精妙配合,还是后续特色乐器的使用,例如颤音琴、西塔琴、班卓琴、曼陀铃之类,都让我叹服不已!
那么多种类的乐器,竟然没有任何违和感、冲突感,大家好像都有了灵魂一般各司其职!
而且变化多样,该加的时候加的刚刚好,该退的时候也果断就停止了。
不仅如此,最绝的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是几乎随时都出现在这首歌里的那轨风声!
开头的时候,风声一下子带来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