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也知道,刘邦绕过自己调走军队,乃是对自己的敲打,告诉自己他今天能轻易调走军队,他日如果韩信再有异心,可就不止夺走兵权这么简单了。
即便搞清楚了刘邦的用意,但韩信自认从战略层面考虑,自己按兵不动才是最优选择。因此,即使明白自己的按兵不动,已经触怒了刘邦,引起了对方的猜忌,但韩信仍不认为自己从大局考虑的做法有什么过错,因而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项羽夺取成皋后,原本想要趁机继续西进,却被汉军凭借地利优势挡在了巩县,难以再进一步。
与此同时,夺取了韩信兵权的刘邦,也兵临黄河以北,与巩县汉军横跨黄河互为犄角。
刘邦得知巩县汉军挡住了项羽,而自己手中又有从韩信处调来的兵马,不愿龟缩于荥阳以西的刘邦,便想要率兵南下与项羽再战。
在与麾下将领商议出兵策略时,郎中郑中却表示,如今汉军不过是凭借地利挡住了楚军,如果与楚军野战未必便能占据上风,若是手中这支军队再有失,想要重振军威可不容易。因此,建议刘邦还是高垒深堑与楚军对峙。
刘邦采纳了郑忠建议,继续驻军于黄河以北,并派使者前往燕国,请燕王臧荼出兵相助,臧荼于是派燕将温疥与昭涉率兵助汉。同时,刘邦又想起了辕生的建议,便令卢绾、刘贾率军两万、骑兵数百东进,自白马津南渡黄河,联手彭越再度袭扰楚军粮道,迫使楚军分兵。
卢绾率军与彭越会合后,率军深入砀郡,接连攻克陈留、睢阳、外黄等十七城,导致西楚与荥阳前线楚军的联系几乎完全被切断,而且焚毁了楚军囤积的大量粮草。
对于前线的二十余万楚军来说,每天的粮草消耗都极为庞大,因此当项羽得知粮道遭到切断的消息后,不得不再度率军回援,留大司马曹咎率兵驻守成皋、钟离眜驻守荥阳。
鉴于此前自己率军东返后成皋失守的教训,项羽临行前,特意叮嘱曹咎,“只需严守成皋,如果汉军前来挑战,千万不要出城交战,只要不让汉军经成皋向东进军便可以了。待我十五日内平定梁地后,再回来统领大军。”
汉四年(前204年)十月,刘邦得知项羽率军东返后,率军南渡黄河,与巩县的汉军会合。
此时,虽然项羽已经率军东返,但鉴于荥阳周边地势太过平坦,汉军于此作战屡屡陷入困境,刘邦便打算放弃成皋以东地区,屯兵于巩县、洛阳地区,利用地形优势与楚军对抗。
郦食其得知刘邦的想法后,进言劝道,“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敖仓作为屯粮重地,天下向此转运粮食已经很久了,因此囤积了大量粮草。楚军攻克了荥阳,分兵驻守成皋,却不坚守敖仓,反而依靠楚国境内的粮草运输,这简直就是上天要把这些粮草资助给汉军。如今项羽率军东返,前线楚军很容易击败,我们却反而要退守,将到手的利益扔出去,这么做显然不对。
更何况,两强不能并立,楚汉两国僵持不下,百姓骚动不安,全国混乱动荡,农夫停耕、工女停织,大家都在驻足观望,民心尚无所属。臣建议大王应该再次进军,收复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堵太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让诸侯们看清天下形势,天下百姓也就知道该归顺于哪一方了。
如今燕国、赵国都已经平定,只有齐国还没有攻下来。现在田广占据千里之齐,田间统率二十万之众,大军屯于历城,宗族戍守疆土,他们背靠大海,又凭借着黄河、济水的阻隔,南面则与楚国相邻,人心狡诈多变,即便是率领数十万军队,也不是短期内可以攻克的。因此,我请求大王命我前去游说齐王,让他归汉成为属国。”
刘邦听罢,认为郦食其说的确实很有道理,敖仓粮草之丰足他早已心知肚明,如果将之让给楚国,自己切断粮道之举还有什么意义。况且,齐国地广物丰、兵精粮足,当初项羽猛攻数月都没能拿下,让韩信以招募的新军去攻打,确实没有把握,于是便同意了郦食其之请,命其前去游说齐国,使其背楚归汉,共同夹击楚国。
在派郦食其出使齐国的同时,刘邦开始率兵东进攻打成皋,而曹咎则按照项羽的军令谨守城池。刘邦见曹咎拒不出战,却也不率军攻城,而是不断派人在城外辱骂城内楚军和项羽,接连辱骂了五六天。
曹咎面对汉军的辱骂,实在忍无可忍,于是领兵出战,准备渡过汜水攻打刘邦,刘邦则待楚军半渡而击之,楚军大败,彭城之战后投降项羽的董翳、司马欣和大司马曹咎皆自刎而死,刘邦得以重夺成皋。
夺取成皋后,刘邦继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