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 > 第41章 白登之围

第41章 白登之围

题。

意识到机不可失的冒顿单于,立即精兵尽出。冒顿单于兵分数路,在切断汉军先锋部队退路的同时,从各个方向压向平城,渐成合围之势。

虽然刘邦也派出了不少侦骑,但由于匈奴大军几乎是清一色的骑兵,行军速度极快,等到侦骑传回代谷有大量匈奴骑兵出动的消息,刘邦立即意识到自己上当了,然而事已至此,刘邦再想回撤与主力会和,已经绝无可能了。

在数次尝试突围皆失败后,刘邦只得赶在匈奴大军完成合围之前,率军前往平城以北的白登山,凭借山势居高临下坚守。同时,派出小股部队向南突围,通知汉军主力北上增援。

汉军刚刚退往白登山,冒顿单于率领的匈奴主力便也紧随其后赶到了。很快,白登山下便聚集起了四十万匈奴主力大军,整个白登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冒顿单于本想赶在汉军主力抵达之前,先行吃掉这股数量不少的汉军先锋骑兵,然而对于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军队来说,他们更善野战,却不善于攻坚,白登山虽然不算太高,但也无法纵马而上,想要攻山就必须弃马步战,在既无攻山器械和装备,又无攻坚经验的情况下,想要攻上山头绝非易事。

汉军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中原军队本就善于攻守,再加上刘邦统率的汉军先锋又是精锐中的精锐,不仅装备精良,而且忠心耿耿。由于时间紧迫,汉军依托山势构筑的防御工事虽然称不上坚不可摧,但对于匈奴军队来说,却成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更为关键的是,便于军队发动登山进攻的道路就那么几条,汉军只需守住这些关键位置便可,而匈奴的兵力优势却是无从发挥。

仰仗着兵力的绝对优势,匈奴完成合围之后,接连发动了数次进攻,想要趁着汉军立足未稳,工事尚不完备,一举攻上山头,但却均被汉军击退,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伤亡代价。

见到数次进攻,都始终无法动摇汉军的防线,冒顿单于只能放弃这种徒增伤亡的打法,改为四面围困,意图耗光汉军士气和补给后再发动进攻。

双方僵持了七天七夜,期间匈奴军队虽然用尽各种手段发动了数次进攻,但却始终无法突破汉军防线,而汉军面对匈奴的团团包围,则依旧突围无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和冒顿单于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对于冒顿单于来说,虽然自己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但面对掌握地利的汉军,在短期内难以突破汉军防线的情况下,冒顿单于不得不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匈奴各部的态度。此时的草原游牧民族长期保持着部落联盟统治的方式,冒顿虽为匈奴单于,但其麾下匈奴各部却相对较为独立,虽然冒顿单于获得了匈奴贵族的一致拥戴,但仍然无法像中原政权那样对各部做到如臂使指,因此他不得不考虑匈奴各部首领的态度。对于冒顿单于来说,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消灭汉朝皇帝都是值得的,可对于匈奴各部首领来说,如果付出代价太大,而自己又无法获得实质性的利益,他们又怎会同意。

二是粮草补给问题。时值冬日,天寒地冻之际,相较于中原王朝,后勤补给本就是游牧民族的短板,外出作战时,他们通常只由士兵各自携带少量粮食,更多是依靠以战养战,因此游牧民族南下,往往需要四处劫掠。如今,匈奴军队却被吸引到了白登山地区,如此一来粮草供应必然会出问题。要知道,四十万大军的粮草消耗是如何恐怖,就算匈奴大军在白登山附近劫掠,又能坚持多久?

三是敌我援军动向。刘邦被围乃是因为轻敌冒进,导致与主力兵团脱节,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七天,汉军主力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面对刘邦统率的汉军先锋,匈奴还能占据兵力优势,可如果汉军主力一到,匈奴的兵力优势便不复存在了,而汉军却极可能形成里应外合之势。届时,别说攻破汉军了,恐怕自己反而要陷入不利境地。

冒顿单于虽然苦恼,但毕竟掌握着主动权,刘邦的处境无疑更为艰难,虽然汉军成功抵御住了匈奴的进攻,但被困白登山七天,既无法突围,又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他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如今,刘邦也不得不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粮草供给问题。刘邦率领的毕竟是先锋部队,军队携带的粮草并不算太多,而白登山的面积也就那么大,能够补充的给养实在太少,即便是汉军控制每日饮食,眼下汉军的粮草也已经见底了。匈奴军队还能靠四处劫掠一定程度予以补充,刘邦可是得不到任何补给的,而一旦粮草不济,军心动摇还能否守住,谁也不敢保证。

二是援军迟迟不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迟迟没有援军的消息,刘邦岂能不担心?一方面,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