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再度举行郊祭,礼仪虽然与前一年相同,但服饰却换成了红色。
五帝庙的南面是渭水,在北面穿凿沟渠,从而引渭水灌入蒲池,点燃烽火进行祭祀,就好像有火光闪闪一直连到天上。郊祭完毕,汉文帝心满意足,新垣平为了进一步讨好汉文帝,他又与博士和儒生们选用六经中的一些内容撰写成《王制》,帮助汉文帝制定巡狩封禅事务,由此深得汉文帝宠幸,不仅很快便官至上大夫,而且先后收到了多达千金的赏赐。
不久后,汉文帝出游经过长门,看见五个人若隐若现的站在道路的北边,便以为又是神灵显像,遂命人在五人站立位置的北方建立了五帝庙,以完备的五套牛、羊、猪进行祭祀。
同年九月,新垣平为了进一步固宠,以获取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又玩了一出把戏。
新垣平先是找来一个精致的玉杯,然后让人捧着玉杯,在约定的时间前往宫阙之下进献,自己则待在汉文帝身边,对汉文帝说道,“臣观察发现宫阙之下有特殊气象,应是有人进献宝玉而来。”
经过了此前之事,汉文帝感到新垣平的望气之术十分神异,闻言便站起身来到殿门前,昂首向宫阙外看去,然而无论他怎么看,也看不出所谓的奇异气象,只好派人前去查看。
片刻后,使者返回禀告,说宫阙外果然有人进献玉杯。汉文帝顿觉十分奇异,命人将献宝之人带到自己面前,自己要亲自接见。
不久之后,献宝之人小心翼翼的捧着玉杯,跟随着侍者来到汉文帝面前,跪倒在地向汉文帝行礼,并将玉杯捧过头顶,一旁的侍者见状,连忙从其手中接过玉杯,递到了汉文帝面前。
汉文帝接过玉杯,捧在手中来回观看,发现玉杯内壁上刻有“人主延寿”四个字,犹如天然形成的一般,顿时连连称奇。
新垣平趁机又说道,“我预测太阳会再次回到中天”, 过了一会儿,太阳果然退回去重新回到了中天。
由于种种神异事件,汉文帝于是下诏将汉文帝十七年改为元年,因此后世将汉文帝十六年以前称为“前元”,之后则称为“后元”。
不久后,新垣平向汉文帝进言说:“周朝的宝鼎失落在泗水中,现在黄河的水泛滥,流到了泗水,我遥望东北方向看到汾阴地的上空有金色宝气,想来是周朝的宝鼎快要出现了吧?既然预兆已经出现,如果我们不去迎接它,恐怕这些宝鼎永远都不会再出现了。”
相传,大禹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进贡之铜铸成九鼎,象征着九州,“九鼎”因此成为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商朝取代夏朝后,将九鼎迁徙到国都,并严格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只有天子才能使用九鼎。
周武王灭商后,曾公开展示九鼎,以示周取商治理天下。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洛邑,将九鼎置于此,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于明堂。由此,“九鼎”不仅代表了天下一统,而且也是周天子王权的象征。
东周以后,周王室日渐衰落,强大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周定王时,楚庄王带兵北上,“问鼎之轻重”,周大夫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意识到周天子权威难以撼动,遂率兵而回。后楚灵王也一度有心问鼎,但因国内发生叛乱,没能成功。
此后,周天子权势日衰,但因诸侯相互牵制,谁也无法夺得九鼎。直到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军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秦武王引任鄙、孟贲等勇士到宜阳巡视,随后直入洛阳。
周赧王派人郊迎,秦武王却直入明堂欲窥九鼎,又与勇士比赛举鼎,秦武王用尽平生之力,将“龙文赤鼎”抬离地面半尺,但因鼎太过沉重,秦武王刚想迈步,便因力尽脱手,鼎坠落于地,秦武王也因绝膑而亡。
秦武王虽因举鼎而死,但他也成为了第一个以人力撼动九鼎者,这对周天子的统治权威造成了重创。
秦武王死后,其弟秦昭襄王即位。就在汉高祖刘邦出生的同一年,秦昭襄王攻灭西周公国,周赧王抑郁而终,西周君也在一年后去世,秦昭襄王于是派人将九鼎迁至咸阳,但九鼎却就此下落不明。
有人说九鼎沉在了泗水之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巡游天下,曾在路过泗水时派人打捞,但一无所获。因此,新垣平才会有此一说。
经历了前面那些异象,汉文帝对于新垣平几乎已经奉为神明,因此也不怀疑,当即便派遣使者在汾阴南面修建庙宇,依临黄河,想要通过祭祀使周朝的宝鼎出现。
自新垣平受宠以来,便利用自己精通占候的优势,经常在汉文帝面前装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