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垣一周,殿上有楼,又在西南方建有复道,称为昆仑道,天子经复道进入大殿,便可祭拜天帝了。于是,汉武帝命人依照公王所献之图,在坟水旁建造明堂。
如今汉武帝重新修整了封土,便自复道进入明堂,依照郊祀的礼仪,以牢牛二十头,在明堂的上层祭祀了泰一神和五帝,以高皇帝的神坐与他们相对,又在明堂下层祭奠了后土。行礼完毕,又在堂下点燃燎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之后,汉武帝又登上泰山,登顶之后汉武帝屏退众人,在泰山顶上进行了一次秘密祭祀,外人不知其中详情。下山后又在泰山下与主管官员祭祀了五帝,祭祀时各按其方位,只有黄帝和赤帝合并祭祀。
两年以后,因这一年恰逢十一月甲子日朔旦与冬至相逢,汉武帝遂于太初元年(前105年)十一月再度来到泰山脚下,在明堂祭祀了天帝,但却没有举行禅礼,赞礼官念道,“上天授给皇帝太初历法,周而复始、无有穷尽,皇帝敬拜泰一。”
之后,汉武帝再一次东巡至海边,询问那些出海访求神仙的方士和海边渔民,是否有神山或神仙出现,然而得到的结果却让汉武帝无比失望。虽说多年来求仙始终无果,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汉武帝对于长生术却是越来越渴望,非但没有因此停止出海寻仙,反而增派人手,想要尽快寻到神仙。
十二月初一,汉武帝亲自到高里祭祀后土,随后再一次来到渤海边,意图通过望祠蓬莱仙人等海上仙人的方式,希望自己终有一日能够抵达仙人之庭。
返回长安之后,汉武帝才得知,十一月乙酉日,柏粱殿毁于火灾。十余年前,汉武帝于长安修建昆明池,意图训练水师清剿滇池周边的南夷,之后又下令在西城墙边修建了高十余丈的柏梁台,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检阅水军演练,另一方面则可登高欣赏上林苑和昆明池的景色。柏梁台建成后,周边还附属有一片殿宇,如今柏粱殿尽毁,惟余高台独耸。
由于柏梁殿被烧毁,汉武帝便改在甘泉宫接见了各郡国的上计吏,并查看审核了各郡国上报的计薄册,审核了各郡国包括户口在内的年终汇报。
术士公孙卿趁机进言道,“当年黄帝建造青灵台,才建成十二天便被火烧掉,于是黄帝便又建造了明廷,而明廷就是甘泉宫。”于是,方士们纷纷附和,说古时也有帝王建都于甘泉宫一带的,后来天子又在甘泉宫朝见诸侯,并建造诸侯的邸舍。
越人勇之则进言说,“越地有风俗,发生火灾后,重新修建的屋子必须比原来的要大,用以镇服、胜过原屋,以避灾害。”
于是,汉武帝下令在柏粱殿一带修建建章宫,计有千门万户,前殿比未央宫还高,建章宫以东建有凤阙,高达二十多丈;以西则是唐中,方圆数十里都被辟为虎圈;以北则开凿了一个很大的池沼,名为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传说中的岛屿,以象征海中的神仙之类,池中还建有渐台,高二十多丈;以南还有玉堂、璧门等建筑,以及大鸟的塑像。此外,又建造了神明台、井干楼,高度更是达到了五十丈,全都以辇道彼此相连。
同年夏,汉武帝开始推行太初历,以每年正月为一年之始,随后李广利又率兵西征大宛,然而不久国内又爆发蝗灾。
由于汉武帝长期追求长生神仙术,以至于大量方士、巫师充斥于京城,甚至逐渐渗透进了朝堂和皇宫之中,就在李广利率兵出征后,为了确保兄长能够取胜归来,他的妹妹李夫人和时任方士侍郎的洛阳人虞初,便以方术祷祀诅咒大宛和匈奴。
太初二年(前103年),由于连年战争和灾害,再加上朝廷大兴土木,汉朝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当时主管祭祀的官员便上奏汉武帝,说雍城五畤已经没有了煮熟的牲牢作为祭品,祭祀时芬芳之味难以凑齐。
无奈之下,汉武帝只好下令祠官,除了五月的尝驹祭以及天子亲自郊祀时采用真正的牲畜外,在举行牲礼和祭祀山川时需要用到驹的,一律以木偶马代替。
太初三年(前102年),汉武帝再一次东巡来到海边,查问方士们出海寻仙的情况,仍然没有任何结果,汉武帝大失所望。因为担心触怒汉武帝招来杀身之祸,有方士便说,“黄帝时,建造了五个城邑、十二座楼,用来迎接、等候神人,称为迎年,如今却还没有齐备。”
汉武帝于是下诏按照方士所言筹备,并称之为明年,之后汉武帝又亲自行礼祭祀了天帝。
曾献明堂图的公玉带则说,“黄帝虽然封祭了泰山,然而当时风后、封巨、岐伯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