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高级别的系统级攻击。”李然分析道,“攻击者不仅了解我们的系统架构,还掌握了一定的内部权限。”
林墨当机立断:“启动‘蜂巢协议’,冻结所有可疑账户,并将核心算法的控制权临时转移到‘分布式信任节点’。”
“分布式信任节点”是“意识共识网络”中最核心的安全机制之一,它将关键决策权分散到全球多个独立节点中,只有当超过51的节点达成共识,才能执行关键操作。这种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抗攻击能力。
与此同时,林墨亲自联系了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全球用户监督委员会”成员,向他们通报了当前的危机,并请求他们协助调查可疑行为。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信任问题。”林墨在视频会议中说道,“我们必须让全球用户看到,我们愿意面对问题,而不是掩盖问题。”
沈若曦则开始组织一场全球范围的公开听证会,邀请各国专家、用户代表和媒体共同参与,就“意识共识网络”的安全机制、信任体系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听证会当天,全球数亿用户通过“意识共识网络”观看了直播。林墨在会上坦然面对质疑,详细解释了当前的危机,并展示了“蜂巢协议”的执行过程和结果。
“我们不是完美的系统,也不是万能的组织。”林墨说道,“但我们愿意接受监督,愿意承担责任,也愿意不断改进。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控制,而是服务。”
会议结束后,全球用户信任指数迅速回升,系统恢复正常运行。而那封匿名邮件的发送者,也在“蜂巢协议”的追踪下浮出水面??竟然是曾经参与“意识共识网络”早期开发的一名核心工程师。
这名工程师名叫周启明,曾是林墨的大学同学。他在被逮捕后接受审讯时,坦言自己并不反对“意识共识网络”的理念,但他认为林墨过于理想化,忽视了现实政治的复杂性。
“你太相信技术了。”周启明在审讯中说道,“但技术终究是人控制的。你以为你能建立一个没有权力的游戏规则,但事实上,你只是把权力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林墨在审讯室外听完这段话后,沉默了很久。他最终对沈若曦说:“也许他说得对。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权力被滥用,就放弃对公平和透明的追求。”
沈若曦看着他,轻轻点头:“你总是这样,把最难的路走成最坚定的方向。”
林墨微微一笑:“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未来,已经悄然来临。”
湖面依旧平静,阳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林墨轻轻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真正的未来,已经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