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袁秀成
势力:清国
武力值:77(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军事能力:45(优秀的军事家)
政治能力:30(当官的一把好手)
官阶:清国绿营军粤镇潮州副将(从二品)兼任广东澄阳县令
部队:澄阳营(忠诚度一级)
兵力:8000(满编8000人)
袁秀成作为一名副将,竟然能够拥有整整八千名实打实的正规军,这背后离不开徐光等诸位大佬对他的特殊偏爱和大力支持。
要知道,如果仅仅依靠朝廷所给予的正常补贴,那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达到养活如此众多士兵所需的收入水平的。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袁秀成在养兵方面有着独特的策略。
对于他来说,士兵们的主要需求其实只是满足基本的温饱问题,也就是确保足够的伙食费供应就可以了。
只要能够让这些士兵吃饱饭,维持日常的体力消耗,他们就能保持良好的战斗力。
相比之下,真正棘手的难题在于获取兵器、马匹以及其他各类军械物品。毕竟,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要有充足的人力,还必须配备精良的装备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要知道,这些军械物品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到手的,它们的采购可是一项极其繁琐且耗费巨资的工程。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而且,一旦将这些宝贝弄到手之后,后续的维护工作同样不轻松。
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操作,还得定期维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如此一来,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方面的消耗都是极为惊人的。
面对这样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袁秀成一步步地推动着兵工厂的建设和发展。
经过这几年的的努力,终于让澄阳城内的兵工厂逐渐走向了正轨,并日益完善起来。
当兵工厂的运作趋于稳定之后,原本看似难以解决的数千人军需供应问题也变得不再那么棘手了。
虽然依旧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和资源,但至少已经能够保证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不会再像之前那样让人感到焦头烂额。
目前袁秀成的部队绝大部分都是健锐营,还有少量的普鲁士卫队。
不得不说,此时的普鲁士卫队绝对称得上是精锐!
拥有令人惊叹的战斗力,接受着和同时代相比更高水平的训练以及近乎苛刻的严明纪律。
普鲁士卫队在欧洲战场是绝对的大佬,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参与过普法战争前夕那一系列激烈冲突。
而普鲁士王国所推行的全方位军事改革更是让其军队如虎添翼,实现了质的飞跃。
尤其是在日常训练以及战术运用这两个关键环节上,通过不断优化升级训练体系,利用相对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使得士兵们个个都具备了近代军队的军事素养。
要不是价格相对昂贵,以及现在的健锐营在清国无敌手,袁秀成还真想兑换一波出来。
“总会有的,接近现代的军队。到时候就四处开战,反正谁都以为现在的大清是软柿子,一个个来吧!我的军功值们。”
这些事情现在考虑的话有些太远了,目前是要解广州的围。
其实到了现在,这些所谓的起义军在袁秀成眼里,就真的单纯是行走的军功值。
这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称他们为军队绝对是不应该的。
可就是这些“农民”,能将大清统治整个国家的根本力量——绿营和八旗,收拾的明明白白。
或许远在百年以前,这两大集团在东亚这大地之,找不到任何足以与之相匹敌的对手。
长时间置身于这般安宁无忧的境遇里,让它们犹如温水煮青蛙一般,渐渐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最终滑向堕落和腐朽的深渊。
一直到了今天,两个集团现今的状况,就会发现已经很难从它们身上捕捉到哪怕一星半点往昔那些曾经称霸整个亚洲的先辈们所具备的英姿飒爽和豪情壮志了。
实际上,袁秀成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清楚得很,现今大清朝每年所能征收上来的赋税银两数量依旧颇为可观,少说也有数千万之巨呢!
相比起隔壁那个小小的岛国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可令人费解的是,为何隔壁那个弹丸之地却能够在短短数十载光阴内,顺利地完成由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化工业强国的蜕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