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林凤祥他们想的肯定没有袁秀成那么全面,或者是不够大胆。
挥师北伐就已经是大胆的决策了,现在和他们说,凭着这点部队,直接拿下京城。
是做梦都不敢这样。
从林凤祥等人所处的立场来分析,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难被理解。
与其他那些县城相比起来,怀庆府城所拥有的粮草以及武器等物资的储备量明显更为充裕。
对于正在征战中的太平军而言,此前在进攻渡黄河时遭遇了阻碍,进展不顺。
如果能够成功夺取下怀庆府这座城池,那么恰好就可以借此机会给已经略显疲态的军队提供必要的补给,并让士兵们得到充分的休整和恢复。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林凤祥所率领的这一部队一改自出师以来一直奉行的避开敌军主力,选择小道行军的战略方针,转而针对怀庆府采取了正面强攻的战术策略。
怀庆不好打,这里是河北镇总兵的驻地,城里围绕着三丈五尺高的城墙,而且武器库里储存有大量兵器弹药。
北伐大军迅速地将怀庆城团团包围起来,喊杀声震耳欲聋。
很快就开始攻城,无数的枪炮、弓箭同时开火倾泻向怀庆城。
城中的守兵和民众开始反击。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湿水棉被,紧紧地裹住头部和身体,以抵御袭来的弓箭。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被流弹击中,但还是坚守着自已的位置。
城墙上,守城军民们奋力施放火枪火炮,与城外的北伐军展开激烈对攻。一时间,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然而,北伐军攻势猛烈,他们一波接一波地发起冲锋,不给守城方丝毫喘息之机。
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
这期间,北伐军不断变换战术,加强攻击力度。
怀庆的守军则凭借着坚固的城墙苦苦支撑。但由于实力悬殊,城内守军伤亡惨重。
局势紧迫,咸丰皇帝任命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担任钦差大臣一职,并赋予他节制河南河北军务的权力,责令其全力以赴剿灭北伐军。
不仅如此,为了增强围剿力量,清廷还紧急从直隶、山东、山西以及陕甘等地大量抽调军队前往支援。其中也包括了袁秀成。
时至七月底,各路援兵如潮水般纷纷抵达怀庆附近。
此次前来增援的清军数量庞大,总计多达两万余人。
然而,面对气势如虹的北伐军,大部分清军都贪生怕死、畏缩不前。
尤其是那些分别来自直隶、山西、山东和陕甘的士兵们,他们压根儿就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洗礼,完全就是一群毫无作战经验的新兵蛋子。
而且更为糟糕的是,各支军队之间彼此互不隶属,缺乏有效的统一指挥与协调配合。
而原本应该统领全军、坐镇指挥的“战区总司令”讷尔经额更是迟迟未能现身战场。
眼见战况愈发危急,咸丰皇帝心急如焚,连连下达旨意,催促各路将领迅速展开行动。
无奈之下,这些将领们只得硬着头皮装模作样地打上几仗了事。
其中,理藩院尚书恩华率领所部人马冲到北伐军所设的木城之下,但仅仅只是稍作试探便匆忙退兵回营。
事后,他还振振有词地以“木城甚是坚固厚实……短时间内难以攻克攻破”等借口敷衍搪塞。
另一边,江宁将军托明阿起初倒是取得了一场小规模的胜利,但紧接着很快就在后续战斗中遭遇惨败,被北伐军杀得丢盔弃甲。
可即便如此,托明阿居然还有脸向上虚报战功,声称自已成功斩杀敌寇一千人,并击毙了贼首之一——吉文元,将这场败仗硬生生说成了一次所谓的“大捷”。
“妈的,这群废物,我要是怀庆守军,还不得气死。”等袁秀成赶到战场,看到同僚们的表现,确实是有点啼笑皆非。
也不知道钦差大臣是不是消息灵通,等到袁秀成率领他的兵马来到,他居然也恰好出现了。
讷尔经额会见了来援助的各方将领。
江北大营的胜保、陕西提督托明阿、浙江提督善禄以及察哈尔军,论起来,这些人的部下人数要要比太平军多得多。
可就是不敢轻易出战。
袁秀成虽然只是副将,可架不住这群人没一个能打的,所以这场会议他也赫然在列。
按讷尔经额的意思是,怀庆城坚粮足,可以大胆地在此地同他们对峙起来。
反正太平军孤军深入,他更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