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目成仇。
蔡瑁心中惊惧,只能以实话答之,赵云凝目看看对面水渍,这才放过他,去追寻刘备。
人马不能过江,只能沿江搜索,寻了一夜,死活找不见刘备。
及至天明,赵云想起陈召的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跑到水镜庄,果然在司马徽住处,寻得刘备,自此心中种下对诸葛亮信服的种子,若不是神人,安能知多天以后的事情?
陈召说这是诸葛亮说的。
只是当时刘备身体受寒,状况不好,等将他送回营,赵云这才急纵马,赶来这里,一方要当面致谢,一方面是诚心邀请。
陈召在旁听见,连忙打岔:
“子龙兄,我兄是经天纬地之才,若非刘玄德亲至,恐不会出山相助,还请见谅!”
说完,马上附耳道:
“咱俩可是说好的,这事不能外传,你怎么提起了?你自已圆吧!”
此时,正巧诸葛亮听明白事,至于赵云如何去水镜庄寻找,还没听明白,便连忙问道:
“子龙将军如何寻去?”
赵云限于当初约定,生性忠纯,憋了半天,这才嚅嚅道:
“吾凑巧寻到那里!”
然后又先看看陈召,又看看诸葛亮,觉得这两位年纪虽轻,都是古怪的很,古怪的很神奇!
诸葛亮也就没再追究,倒是听了陈召的建议,模棱两可地说道:
“子龙将军有心,只是我乃山野之人,暂时受不了约束,还望你另请高明!”
什么叫暂时?
赵云刚才也听得明白,陈召说得很清楚,只能刘备亲自来才行,自然不会在这儿纠缠,打定主意,回去一定要劝说刘备,赶紧来请诸葛亮。
于是告辞而去,谁知刚一出门,还未上马,便突然大喝一声:
“夏侯兰,你还敢过来?”
只见路上有一人,渔夫装扮,闻言转身就跑,却被赵云纵身直追,眨眼间便赶上,略一伸手,便将那人按翻在地。
那人正是夏侯兰。
夏侯兰也是点子太背,上次主动投怀送抱,这次好不容易从襄阳方向过来,昨晚碰上骑兵不停往来,想着等等再走,便找个地方潜藏到天亮。
不曾想走到这里时,立即又被赵云认出,后边的骑兵跟上,又将他捆了个结结实实。
两人实在太熟悉。
陈召与诸葛亮,自然跑到门外,要瞧上一番热闹,赵云与众骑收拾完毕,又来跟二人告别,诸葛亮随口问道:
“此是何人?”
“我一同乡好友,乃是曹军细作,上次捉了他,交由军师处置,不想却被军师放过,如今还来,定然不会再饶他!”
诸葛亮觉得有些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