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为何这么说?”
赵云听到刘备这么说,心里有些吃惊,慌忙出声询问。
刘备道:
“刚才宴会期间,刘景升突然以身体不行为由,当着众人的面,让我领取荆州牧,我虽坚辞不受,但这事却是惹祸!”
“惹什么祸?”赵云追问。
“子龙有所不知,景升又不是无子,而且次子刘琮,乃是蔡氏所生,蔡瑁、张允、文聘、王威这些人,都欲立其为荆州之主,景升这么说,岂不是明着让我跟众人对立?”
“既然如此,不如接了州牧之职,看他们能如何!”赵云听得明白,感觉这事不好办,以后荆州众人,防备主公的事,会摆在明面上。
“唉!哪有那么简单?我若接了,荆州必定内乱,曹操趁机南下,到时候我反成荆州的罪人!”刘备叹道。
陈召有些纳闷。
一方面,他不知道这刘表让荆州的事,为什么会提前,按说这应该是在诸葛亮出山后发生的,另一方面,也明白刘表这是阴了刘备一把,此举等于将他树为荆州之敌,让手下文武,共同防备他。
歇息一阵后,众人又上马向新野城进发,不多久,便来到卧龙岗,刘备、赵云辞别陈召,星夜往新野城去了。
陈召想想,便直接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又喊起来:
“孔明兄!孔明兄!”
诸葛亮也没睡,知道陈召去了襄阳,黑灯瞎火地答上一声,然后点灯开门,邀陈召进去:
“荆州府有事?”
陈召将刘备的事说上一遍,借着灯光,看诸葛亮表情,见他脸上现出愁容:
“若是果真如此,恐怕我的计划不能成功了!”
“什么计划?”
陈召有些好奇,诸葛亮从未提过他有什么计划,诸葛亮摇了摇手,发现羽扇不在,便又负起手,沉默一阵,并未回答陈召问题:
“看来刘表是铁了心,要立刘琮为荆州之主,所以他才当众这么提议。”
“哦?为什么?”陈召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连忙追问。
诸葛亮道:
“此乃笑里藏刀之计,定是有人献计刘表,让他假意让荆州之主,实为孤立刘备,而且,还有分化刘琦与刘备之意,让二人心生隔阂,如此,可为刘琮扫平道路。”
陈召恍然大悟,这事远不止刘备说的那么简单,竟然还有这个目的,看来这个献计之人,当真是阴狠,琢磨一下说道:
“直接拥立刘琦可好?”
他不想为此事费心,也就不再多想,反正历史已变,干脆来点儿直接的,不整这些弯弯绕。
诸葛亮看他一眼,幽幽地说道:
“良机已失,我原本就有此意,对方这么一弄,反倒是坏了我的计划!”
“什么计划?”陈召再问。
“先以荆州之力抗曹,以为西进的基础,日后再另做良图!”
诸葛亮接下来的一番解释,让陈召彻底大惊失色,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谋划能力。
原来,徐庶来问他时,他提议让徐庶进攻樊城,除了能让徐庶展现能力外,还有诸多后继手段,可谓花样百出。
首先便是借花献佛。
打下樊城,然后将樊城献给刘表,让他安排人驻守,其意便是拖刘表下水,这样曹操南下,首当其冲的就不是新野刘备,而是樊城刘表。
新野与樊城,中间隔着汉江,樊城在江北,新野在江南,刘表即便再昏聩,也不至于到手的城池不要,只要他让人进驻樊城,目的便可达成。
另一点便是调离蔡瑁。
蔡瑁是荆州的大将军,统率三军,只要曹操动兵,他便要领军出征,如此做,可以将他调离襄阳,能降低他对襄阳的控制能力。
最后便是拥立刘琦。
荆州世家盘根错节,都倾向于立刘琮为主,说白了,就是欺他年幼,容易被控制,他们只为个人门户私计,哪有什么进取天下的雄心。
刘琦年长,性情懦弱,并且与刘备关系好,只要他当了荆州之主,自然会听从刘备建议,如此,便能借用荆州之力,挡住曹操。
刘表与曹操对垒,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听陈召说刘表时日无多,到时候情况一变,刘备便可进兵襄阳,拥立刘琦为荆州之主。
蔡瑁在前边与曹操相拒,总不能不顾荆州安危跑回来,因为到时候荆州不存,他拥立刘琮就是个笑话,所以他也只能尽力防备曹操。
而刘备又不欲吞并荆州,这样也顺了他的心意,还能借荆州之力发展,可谓两全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