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文箬的生日在一月份,大学第一学期的考试周。李牧没有另外再准备礼物,而是将自己的两枚金币,钻了孔,穿了链子。他将带着他名字和梅花纹饰的那个送给了文箬。
李牧的生日在三月份,原本应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这一年的春天来得晚,一场春雪阻止了桃花绽放的脚步。文箬将那枚带有自己名字的桃花金币送了李牧。
图书馆四层的自习角落已经趋於平静,李牧和文箬偶尔会在那里找到自习的座位。文箬手上转笔的动作依旧。在春末夏初的阳光照射下,她晃了神儿,笔掉了。李牧和她一起低头捡笔,两颗脑袋意外碰到一起,从各自衣领里掉出了两个金币,一个正面是桃花,一个正面是梅花。各自的金币背靠着背,名字挨着名字。
一切无须言语。
李牧参加了转专业考试之后,他和他妈妈阮教授一起被人匿名举报。事情最初是在校内论坛上闹出了水花,后来被人搬运到校外的社交媒体上。一番吵闹动静不小,学校里从大一学生到博士生大都知道这件事情。
学院对於李牧转专业的资格和他的考试成绩做了公示,并没有做过多解释。
风暴中的阮教授和沈教授,一起休了学术假期。当他们夫妻俩人一同出现在麻省理工学院,国内各大论坛的热点已经切换到猜测他们是否已经离职去美国了。懂得抓眼球的自媒体甚至喊出了,不要让任何一位学术大佬逃离国内高校之类的标题。
覃延在国内举办的全球数学大赛中替自己的师姐和师兄辟谣,解释了他们只是休学术假,休完假还要回来上班。还是有好事者追问,这对夫妻的孩子的数学资质究竟几何?你们作为阮老师的同事,是否给后辈提供软性辅导从而帮助他取得了转专业考试的好成绩?这样对其他学生是否公平?
有类似疑问的不止记者一人,还有不少学生,尽管学院有过说明,虽然李牧的高考成绩丶大一每一门课的成绩以及转专业考试的成绩和试卷都做了公示。
“对,我是从出生便拥有无比优渥的资源。关於这一点,我从没有否认。我既没有炫耀,也没有瞧不起没有拥有这些的同学们。现在,这些资源也不是我独有的。他们是老师,每年都给本科生开设相关课程,任何一位想要汲取这些知识资源的同学,都可以去选课,甚至去旁听。”李牧跟自己的室友们说。
“但是,你们不能否认李牧的努力和专注。他可以在安静的图书馆,也可以在喧闹的食堂,任何地方都能沈浸下来思考。他的学习和思考方法,在你们看来很不取巧,因为很笨拙。但是他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推导计算证明。如果有人真要质疑他能力的话,麻烦发起学术挑战,而不是在心底主观猜测臆想构陷。”文箬跟自己的同学们说。
文箬的宿舍三位室友,乔玉乔和冯晓楠是从论坛上才知道李牧身份的。文箬替李牧站台。她的室友和同学们替她说话,一起帮着回怼了几位对她说话酸溜溜的小人。原因无他,文箬的成绩无需靠任何人,她男朋友的身份只是她锦上添花的点缀而已。
李牧和文箬的周围喧闹了起来。不过喧闹归喧闹,他们一样上课丶自习丶考试甚至体育课选修了击剑,将用不完的精力发泄在赛场上。
课外,他们依旧有说不完的话,聊李牧写的诗,当然他的诗除了他自己之外,文箬是唯一的读者。他们聊音乐,文箬聊她的小提琴,李牧不怎么聊长笛,因为他的长笛实在吹得太差劲。他们聊理论,聊实验丶凝聚态丶高能丶黑洞丶宇宙学……也聊代数几何丶数论丶概率……
他们两个喜欢的老师都是那些不怎么循规蹈矩,从不按部就班讲教材的老师。因此,他们最喜欢的是阮老师给本科生开设的课。那是一门从开设之初设定是近百人的大课,选课的时候有很多学生慕名选了,往往第一周课程结束,会有七八成的学生选择退课。尽管如此,每年阮老师不管选课学生是否达到最低开课标准,坚持开设的一门课。
在这门课上,他们第一次在大学课堂上体验到了学习和探索的乐趣。这门课最不看重的是走捷径的解题技巧,而是让数学问题回归数学本身,从提出数学问题开始,后续的一切的证明和推导都是费时费力的“笨方法”。就是这样的授课方式,李牧意外地如鱼得水,甚至他的收获与进步比文箬还要大。
一门课缩短不了差距。大四的申请季,文箬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率先收到来自普林斯顿的offer。李牧说到做到,并没有靠爸妈和覃延拿推荐信,而是用自己本科老师们的推荐信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