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南非远征军的参谋长,霍雷肖·赫伯特·基奇纳,1900年时年50岁……与总司令部其他将领相比,算是相当年轻的军官了。
比总司令弗雷德里克·罗伯茨年轻18岁,比前任总司令雷德弗斯·布勒年轻11岁。
即使与这次意外获得“航空界泰斗”称号的查尔斯·沃伦相比,也年轻10岁。
他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晋升,看似矛盾的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
如果不是这样的人,他就无法通过在沙漠铺设铁路的方式征服马赫迪,在法绍达事件中也不会始终避免正面冲突。
仿佛是狮心王领导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骑士突然降临19世纪末的男人。
那就是赫伯特·基奇纳。
正因如此,他才能在这个战争中发现一些奇怪的事情。
“奥斯瓦尔德。”
“是的,参谋长阁下。”
“这支部队,是远征军部队吗?”
“如果是那支部队的话……是的,是刚从本土动员起来的,和普通民众没什么两样的征兵部队。”
“嗯,这支部队也是这样啊。”
基奇纳点点头,一边写着什么。
对此,参谋长直属的奥斯瓦尔德·菲茨杰拉德歪着头问道:
“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没有。反而很方便呢。”
“这才是问题所在。”
赫伯特·基奇纳皱着眉头这么说。奥斯瓦尔德·菲茨杰拉德一脸困惑,但他绝不敢问这是什么意思。在军队里,上下级关系必须明确,怎么能那样做呢?
不过答案很快就说出来了。
“派遣军的胜率很高。”
“……什么?”
奥斯瓦尔德更加茫然了。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目前大英帝国南非远征军的构成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来自大英帝国各个殖民地和本土,陆续派遣的真正的远征军。
另一部分是此前驻扎在南非开普殖民地,现已改编为纳塔尔野战军的……简单来说就是“败军”。
他们的士气自然很低,即使是凭借“航空侦察”这一文明的奇迹占领了莱迪史密斯的查尔斯·沃伦,也属于幸运的个例,其他情况惨不忍睹。
或许,是因为在这个蛮荒的黑非洲待得太久,先进的白人的神圣光环消失了。
这些败军与在苏丹时就由基奇纳训练的军队,或者从本土带来的“合格的白人”(基奇纳被誉为英国未来的元帅),他们的胜率怎么可能相同呢?
但是赫伯特·基奇纳现在说的并不是这个理所当然的事情。
他比较的不是前者和后者,而是前者……更准确地说,是本土动员征兵的士兵和来自其他殖民地的驻军之间的比较。
“生存率、胜率、作战成功率,本土动员的征兵部队都高得多。”
“……什么?”
这是什么意思?
奥斯瓦尔德·菲茨杰拉德困惑地望着赫伯特·基奇纳。
也就是说,占派遣军大部分的动员兵比驻军出身的士兵打仗强得多?
“这怎么可能?”
奥斯瓦尔德的疑问是合理的。
无论如何解释,志愿兵都比征兵的士兵强。
从常识上来说,强行征召那些原本靠打工赚钱的普通人,不给钱就让他们拿着武器去打仗,怎么可能赢?
他们的训练、士气、热情都很低,很多情况下根本无法正常作战。
而志愿军是职业军人。
他们经常进行训练,其中甚至有不少靠战争为生的雇佣兵部队。
如果不是为了“单纯凑人数”的话,谁会想指挥征兵的动员兵呢?
但是……征兵军的胜率更高?困惑的奥斯瓦尔德忍不住问道:
“参谋长阁下,这怎么可能?”
“所以才要调查一下。”
基奇纳说着,突然脱掉了军装。
不管一旁的奥斯瓦尔德多么吃惊,基奇纳脱掉了上衣,从自己的私人物品箱里拿出在苏丹时经常穿的狩猎服,迅速地穿了起来。
当然,他与20年后被同部队士兵逮捕的晚辈不同,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所以他把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小心地放在怀里。
然后,他发现:
“看清楚了吗,孩子们?!”
“啊,这就是‘诡雷’……”
“喊!一!二!三!!”
这是一种近乎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