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原因无法继续参与,我们得重新找人。”
电话那头的封夜凌沉默了几秒钟,声音低沉而冷静:“这的确是个问题,尤其是这个艺术装置涉及到艺术中心的核心概念。我们要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姜星澜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我明白,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整个设计的方案。”
封夜凌没有继续说话,但姜星澜知道他也在为此事焦虑。她挂断电话,心中升起了强烈的不安。
几天过去了,姜星澜几乎没有停下过工作。她频繁地和封夜凌沟通,和设计团队反复开会,试图找到一个能够应急的替代方案。但时间紧迫,挑战越来越多。
每天早上,姜星澜都会提前来到办公室,盯着设计图纸,尽可能完善每一个细节。她知道,她必须自已找到解决方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如同巨石般压在她的肩头。设计团队成员们也开始焦虑,尽管每个人都在尽全力配合,毕竟,艺术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更关乎着整个项目的运作和社会责任。
封夜凌虽然表面上依旧冷静,但姜星澜知道,他内心也在隐隐担忧。毕竟,这个项目的成功关系到他们的职业声誉,也影响到艺术与公益的结合是否能达到他们所设想的高度。每一次他们开会讨论时,封夜凌都会提出自已对项目的具体要求,但他的语气越来越严肃,眉宇间也多了一丝疲惫。
一个下午,姜星澜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她对封夜凌说:“夜凌,我知道你对项目的期望很高,但我们现在缺少一个非常关键的设计师,竞赛的时间又已经很紧迫。你知道,设计不可能仅凭着我一个人的力量完成。我们现在还剩下两个月的时间,怎么办?”
封夜凌看着她的眼睛,声音低沉:“我知道你压力很大,我也没有办法给你更多的时间。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找到一个合适的替代者,争取把最好的方案呈现给大家。无论如何,这个项目必须做成。”
姜星澜的眼睛微微发红,她抿了抿嘴唇,努力让自已冷静下来。“你也知道,找到一个完全合适的人选并不容易,尤其是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我们理念的人。而这种人并不多。”
两人之间的气氛变得有些沉默。姜星澜知道,封夜凌此时并没有否定她的努力,而是更多地希望她能够看到事情的全面性和解决办法。但她的内心依然充满了不安和焦虑,她不想让封夜凌失望,也不想让自已心爱的项目在这样的情况下失败。
当天晚上,姜星澜无法入睡。她独自坐在工作室的沙发上,拿着笔记本翻阅着各种设计方案。外面已经是深夜,只有灯光依旧温暖地洒在她的办公桌上。她回想着这段时间以来的每一份努力,回想着她与封夜凌共同面对的每一个困难。
突然,她的手机屏幕亮了,封夜凌发来了一条信息:“星澜,不论接下来会有多少困难,我都会站在你身边。你是最棒的设计师,也请相信你自已。我们一定可以找到办法。”
看到这条信息,姜星澜眼眶湿润了。她擦了擦眼角,心中一股温暖的力量升腾而起。她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又一次翻开了那张设计图。她决定,不管多么困难,她都要坚定地走下去,因为这个项目不仅仅属于她自已,它还承载着更多人的期望与梦想。
“我一定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她轻声对自已说。
经过几天的焦虑与反思,姜星澜逐渐恢复了平静。她深知,继续陷入焦虑只会让自已走不出困境。她和封夜凌决定采取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迅速联系业内的其他设计师,同时扩大项目的招募范围,邀请更多具有创意和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加入。
他们还决定调整竞赛的整体结构,将原本的方案重新优化,利用公开投票和设计师评选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加速整个过程的推进。
在紧张的筹备和多方努力下,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替代者。这位新加入的设计师不仅具备很高的设计水平,而且对于公益理念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共鸣,正是姜星澜和封夜凌所需要的那种“真心”的合作伙伴。
项目在经历了初期的困难后,终于步入了正轨。姜星澜和封夜凌携手并肩,继续朝着他们的目标前进,直到最终,公益艺术中心如期完成,成为一座真正能够传递爱与希望的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