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多吃点。”
张木匠见女儿在陆家生活的如鱼得水,心中也是舒坦。大快朵颐。
一番饕餮盛宴。
二楼就开始修缮右边。
婆媳三人带着陆三郎去了陆三郎院子加工我也跟着去了。
到了院子,堆满了皂荚干,河蚬子烧的粉拿滤网筛的细细的一袋袋装好。“奶,你们这灰这现在干的可精细不少呀。给你点赞。”
陈氏嗤笑:“远哥儿去镇上玩的怎么样?”
“张外公照顾的挺好,镇上也热闹。就是想你了。很想你”小跑过去搂着陈氏。
“不过我花了不少钱,嘿嘿。买书花了1两75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可是不少哦,你可得好好爱护书”
“娘,张叔真的照顾我们家。正好大家都在先把账本记下。买骡子花了11两,远哥儿买书纸笔花了1两75文,棉花吃食425文。”
惠娘拿来账本,陈氏记下。
“晓梅婶子给我们买饭也花了70文,奶这要报销的”说着我怀里摸出碎布发簪给她带上。
“娘,那70文不能算,远哥儿送的发簪给娘带的真好看,是吧嫂子。”
陈氏欣喜的摸了摸头上:“好看吗?”
“真好看娘”
“惠娘,你取70文出来给晓梅,晓梅你也收下。规矩就是一是一二是二,听话。娘也谢谢你们的礼物了。”
几人把剩下的碎银子铜钱桌上一放,余了15两一百文。惠娘又去屋里取了1两75文出来。“娘,晓梅,远哥儿买书的钱我取回来上交了。”
咱家现在账上就有16两175文。
晓梅嚷嚷:“远哥儿现在咱家唯一的读书人 ,消费走公账呀。我等着那大金镯子呢?娘这不能按规矩,得加个规矩读书人一起供着”
陈氏左右张望了下莞尔一笑:“晓梅,你能不能咋咋呼呼的一天天,小声点。咱家现在闷声点。远哥儿读书的花销可以走公账,家里往后你们生的孩子读书也都可以走公账。花销还是得记账本上。按一个月或者三个月一算。不然人口多了会闹腾的”
小梅低头对着我鬼脸。
“奶奶说的对,无规矩不成方圆。奶奶英明”
对账完毕
院子又是炊烟袅袅,忙碌起来
“咱家现在皂角好收,桂花可少了点,你们有什么办法吗?远哥儿你有什么点子说说?
“奶,自己去采,劳力也不够,家里又要修房子,卖鱼 ,造香皂去镇上卖的。咱放出风声去收购。别的村子有亲戚的也是打招呼,秋收了我看村里闲的人也多。往后有梅花的这些,木姜子呀这些都收?到了春天也收各自花的。价格你们去商议?现在张外公家驴车加我们家驴车两个车也方便去周边收。就是品相要把关。”
“远哥儿说的有道理 ,奶今天三人去采了这么点累的腰都要直不起来了。眼下桂花木姜子找人收,也能给村里人加点进项,你们去镇上这次香皂卖的怎么样?”
“远哥儿还是你点子多,娘都卖完了,镇上普通的跟艾草的好卖。”
“娘,咱家现在有了驴车。先弄个千把块的去县城试试吧!镇上卖了这两天估计也卖差不多了。”
“对了 ,奶。咱家卖的多了。 也惹人眼,我们家不能收太多材料,造太多出来。我想的去往后镇上寻去杂货铺子去代卖,也能省点商税。我们就送点到张外公家里给他们送送货。反正现在品牌也打出来。”
“一堆稀奇古怪的词汇点子。也是卖的多了惹眼,家里也没个功名的太多银子也惹人眼。那就这3个月多弄点香皂屯起来。镇上十天半个月去赶一次集。寻几个熟络杂货铺去代卖。县城这两天造点去试试水”
一番商议,桂花3斤2文钱,木姜子5斤2文钱。各收购1000斤左右停工。
开工开工 ,一家子热情高涨。
我指点江山,瞧着都上了手悄悄出了院子,溜达一圈。
“远哥儿,家里买驴车了呀。分家大伯给了不少银钱吧!来了来婆婆给你个糖吃。细细说说”
我高兴的接过:“婆婆,您详细说说,我怎么不懂呢?”挠头好奇
“你这孩子,你大伯跟你们家三天两头送鱼去镇上,村里都说了,一斤鱼你大伯给你们家一斤100文收。小孩子都不老实,你们家中秋节都分钱不均吵架分家了。家里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