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敏感的心弦。
他感到朱匣焌的一生荒诞离奇,充满传奇与不可思议,亦有难以接受之处。
朱匣焌的一生,连朱元璋都难以形容。
确实如系统所述,如同奇迹般精彩纷呈!
若非如此,换作他人,或许结局难料。/t^a+y′u¢e/d_u·.·c/o-m-
好在后来朱匣焌迷途知返,在老九的指引下,逐渐学会治国之道。
若为,必为好君!
细节之中,朱元璋还得知朱匣焌育有六子两女,家族繁盛。
或许未能登基为帝,是他此生最大遗憾。
但好在,如同标儿,他也监国多年,尽享皇权巅峰之荣耀。
老九时常不理事务,否则那小子初时岂能肆意妄为。
说到底,朱匣焌初掌监国之权时的诸多谬误,老九亦难辞其咎,乃其父教导无方。
日后须得提醒老九,即便他沉迷于修道,亦不可忽视对皇储的教诲。
“陛下,早朝时辰已到!”总管太监王琛的声音在朱元璋耳边响起。
朱元璋猛然惊醒,方觉天已大亮。
幸而他昨晚早睡,否则这八小时的深思熟虑,恐将使他错过早朝,那可就闹出大笑话了。
他朱元璋一生,虽偶有不上早朝之时,却从未迟到过。
早朝上,朱标提及工部和户部的工作安排,老九送来的书籍与种子至关重要。
满朝文武闻汉王朱松送来农耕方法及新式耕具制法,皆震惊不已。
户部与工部更是欣喜若狂。
朱松或许未料到,工部竟也开始向他靠拢。
朝堂如大染缸,利益恒为首要之务,古今皆然。
朱松若能满足他们所需,他们自会想法讨好,至少不会与他为敌,除非他再触及其利益。
整个早朝,皆在讨论农耕之事如何安排,进展颇为顺利。
这无疑为汉王朱松在朝堂上增添了不少威信。
即便有人对汉王不满,此刻亦不敢站出来挑刺。
毕竟农耕之事关乎国计民生,谁敢以此说事或反对,首先便过不了朱元璋这一关,他最为重视农业与百姓。
早朝毕,朱元璋心情愉悦,加之晨起服用回清丹,浑身舒畅无比。
他转身对朱标笑道:“标儿,速派人去请老十七来,尔等兄弟二人陪朕出宫。
闻大戏院有新戏上演,乃老九所赠之舞台剧,非传统戏曲,以言语与表演为主,颇受欢迎,朕亦欲观之。”
朱标闻言,神色振奋:“儿臣亦有所闻,此乃老九专为过年所作之贺岁剧。”
“观众观后,或哭或笑,颇令人好奇。”
“然皆言老九此戏极佳!”
朱松之舞台剧,实述汉中军攻河西走廊之事,融喜剧元素,极为诙谐。
剧中搞笑角色,竟以周通为原型之小人物。
朱松深知喜剧之道,巧妙安排笑料,令观众捧腹。
过年之际,欢笑自是不可或缺。
至于泪点,则在于剧中热血之处,如将士英勇战死沙场之景,朱松刻画深刻。
旁白更有经典台词:“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此句弘扬英雄军人精神,提醒百姓感恩与铭记军人之重要。
不久,朱权亦至。
父子三人乘辇出宫,直奔大戏院。
朱元璋驾临,戏院门口守卫森严,百姓皆知,皇帝又来赏戏矣。
朱元璋父子三人初时不解,为何观众观此舞台剧,时而哭泣,时而欢笑。
及至亲自观赏,方悟其中之妙。
尤其是饰演周通的演员,高大威猛却憨态可掬,反差之趣令人捧腹。
朱元璋观剧情,隐约猜出那误斩哈密头颅的憨厚大汉,正是周通。
初闻此剧讲述汉中军攻取河西走廊之事,朱元璋尚感好奇,而今对老九的才情深感佩服,竟能创作出如此诙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