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先收田赋,再缴人头税。” 那官差摆了摆手,没再多问。
他心明白的很,这些村民的小伎俩他见得多。
无非是想少交点税。
可眼下上头催得火急,他也懒得较真,只想着赶紧收完差事好回去交差。
官差朝手下挥了挥手,示意可以开始了。
李里正瞅着自家俩儿子往斗里倒粮,倒得满满当当的,那官差竟没抬脚去踢。
李大海和李大壮对视一眼,脸上悄悄露出点笑意,手脚麻利地把粮食倒进麻袋,又忙着去帮别家搭手。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后面各家缴粮时,官差们竟都没搞淋尖踢斗那套。
村民们看在眼里,脸上都漾开了笑。
这一下,每家少说能省下几十斤粮食。
对眼下这紧巴日子来说,可是桩大好事。
“下一户,秦家。”
官差手里拿着名册,走到秦家面前,掀了掀眼皮问道,“你家田税是交粮食,还是折成银钱?”
前头收税时,就有几家是拿银子抵的。
像李本喜家、木匠李鲁家。
还有村里那几户实在凑不出粮的,都是用村中公家的银子垫着交的税。
秦大明早候着了,闻言赶紧应道:“差爷,俺们家折银钱。”
他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摸出个布包,一层层打开,露出里头几块碎银子,
“俺家三亩地,十之二的税就是一百八十斤粮。按市价,一斤粮十文钱,这就是一千八百文。
俺家七口人,人头税一人一百五十文,总共一千五十文,加起来正好三两银子。”
为首的官差冲旁边的衙役使了个眼色,衙役立马掂来小秤。
秦大明把碎银子放到秤盘里,看着秤砣一点点挪。
首到秤杆平了,才松了口气。
“数目对,没问题。” 官差在名册上秦家名字后头打了个红勾,挥挥手,“下一家。”
村里近两百户人家,虽说李里正早安排了人帮衬着,收税还是足足忙活了三天才完事。
税一交完,家家户户都耷拉着脑袋唉声叹气 。
今年这年景,怕是又难熬了。
当天夜里。
一家人围着炕桌吃饭,秦天策扒拉了两口粥,忽然放下筷子开口:
“昨儿夜里我做了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