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乡妇人抱着孩子,皱着眉问:“俺家十三口人,这一算得一两多银子,能不能少点?”
“少了可不成。`第`一\墈`书^惘\ _已¢发?布~蕞¨欣,漳*洁.”
巡逻队的小伙子首摆手,“要么交钱,要么用粮食抵,就这两条道,你瞅瞅俺们这城墙,多有安全感,俺们村除了没那些铺子,住起来比镇上安稳多了,更何况我们还准备开集市,到时候肯定更热闹。”
正说着,人群里挤出个精瘦汉子,“俺家现在就落户。”
“大哥,三弟,你们可来了。” 刘冬梅从人群后钻出来,脸上笑开了花,扯着汉子的胳膊就往村子里走,“快跟我找里正,咱们快把这事定了。”
这汉子正是刘冬梅的大哥,身后还跟着个壮实的后生,是她三弟。
前阵子村里闹瘟疫,亏得秦天策提点,让他赶紧去镇上买了些防疫的草药,
一家子才平平安安躲过一劫。
这次刘冬梅回娘家,把李家村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
刘大哥本就见过秦天策,知道那后生沉稳靠谱,加上亲娘刚走,老家的屋子也漏了,正愁没地方落脚。
他跟三弟一合计。
去!
落户李家村!
有城墙护着,有粮吃,比在老家强!
两人揣着攒了大半年的银子,一路赶了过来。~小_说.C,M\S~ +已_发¢布*醉,歆+彰_結/
李里正正在祠堂算账,见刘冬梅领着人进来,抬头笑道:“是冬梅兄弟啊,想好了?”
“你们打算啥时候搬过来?建房的话,咱村的砖现成的,要不要先定下?”
李里正刚在落户簿上写完刘大兄弟的名字,抬头笑着问道。
眼下虽只是先登记,等明年房子盖好,再去衙门敲了印,才算彻底稳妥,
但这己是头一户真正落户的外姓人,他心里头挺敞亮。
刘冬梅抢在两个兄弟前头开口,脸上笑盈盈的:
“大砖房肯定要盖,砖也从咱村买,他俩打算明年开春动工,等房盖好了就搬过来,到时候还得劳烦叔跑趟衙门,把户籍文书都办利落了。
这之前他们先在刘家村住着,叔,您可得划块大点的地基,我大哥和三弟两家子人多呢。”
李里正摆了摆手,带着几分无奈:
“地基大小早定下了,新落户的每户半亩地,多一分都不行。规矩不能破,不过咱村现在能盖房的地方多,你们尽可挑个合心意的位置。”
“那就在市集边上吧。” 刘冬梅脆生生应道,“圈两块挨着的地,给我大哥和三弟家。!t.i.a-n¢x+i*b`o¢o/k~.^c¢o′m.”
“成。” 李里正拿起墙角的竹竿,“我这就带你们去划地界。”
一行人往市集方向走,
刘大兄弟一路打量着村子,见路边的砖窑冒着烟,田埂上还有人在翻土,眼里满是踏实。
到了市集边缘,刘冬梅指着一片平整的空地:“就这儿吧,离着往后摆摊的地方近,多方便。”
刘大,刘二兄弟两人也觉得妥帖,连连点头。
李里正便举起竹竿,沿着商量好的边界在地上划出两道线,又在西角插了西根木楔:
“那就是这两块地了。”
划完地界,他转头看向刘大兄弟,忽然想起一事:
“你们俩还没分家吧,我记得你家俩小子都十五了,早该单过了。你们原户籍还在刘家村,回去赶紧把家分了, 分户了,来咱村才算两户人家,地基,户籍都好办。”
刘大愣了愣,正要问为啥非要分家,就见刘冬梅在旁边悄悄拽了拽他的袖子,还给他使了个眼色。
刘大只好咽下要问出口的话。
刘大,刘二谢过李里正,就被刘冬梅拉着往家走。
刚进院门,刘大就灌了大半碗凉茶,抹了把嘴问道:
“二妹,我本就打算回去跟老三分家,可李里正特地提这茬,是不是有啥说道?”
刘冬梅压低声音道:“这里头的道道,咱村老人都心里有数,我只说这么一句,你应该就能明白,俺们村的,但凡家里有三个十五岁以上的壮丁,都得分户单过。”
听到这话,刘二脸色猛地一变,这还有什么不明白。
他咬着牙问:“二姐是说要征兵役或徭役了?”
刘冬梅点了点头,“八成是这意思。”
“那还等啥,现在就去镇上分户。” 刘大连忙站起来,听到这个消息手都开始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