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你便是作案之人,只猜测你口中多有隐瞒,许是知道真相。”
程文远一愣,“我是从百毒门所论江湖事里听闻的,不过展少侠也和江湖传言不太像。”
“不过虚名,听听便罢了。”展昭道。
“其余不知,但有一事不假。”程文远摇了摇头,“展少侠当真是世上难得的好人。”他顿了顿,垂下眼轻声说,“包大人今日问我若是由他当年审理此案,我心中恨意可消?其实我也想,若是当年遇到的是展少侠和包大人该有多好。”
一个六岁、或许还尚不知事的孩童,一夜之间父母双亡、举目无亲,只能独身一人像一个流浪乞儿一般飘摇于世,挣扎着到了如今的年岁,还背负满门的仇恨。
若是当年遇见的便是展少侠和包大人,是否会有不同?
程文远并不知晓,但昨日展昭说竭力相助、不会轻而易举地丢下他时,他无法抑制地感到痛苦和高兴。每每想起那一切,想到展昭虽疑他却也以真诚妥帖待他,都让他想要落泪。
程文远胡乱地将那碗胡辣汤喝了下去,混着他无可抑制的眼泪,给展昭跪着磕了一个头,但直起身却问展昭:“展少侠可是怜悯于我?”
“杀人偿命,犯罪伏法。”展昭的语气没有包拯那般正气凛然,只是让人觉得沉甸甸的认真。
他并不觉得程文远应当怜悯,也绝非为此而来。
“那何谓快意恩仇?”程文远又问。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展昭回答。
“既然如此,逍遥法外的江湖人又该如何算?”程文远将碗推回给展昭,“大宋律例总不可能就是对平民百姓所用。”
“但凡大奸大恶之徒,无论是江湖人还是平民百姓、权贵亦或武林高手,作恶都逃不过刑罚。”展昭说。
程文远沉默了半晌,“……展少侠杀过人吗?”
展昭深深地望了一眼程文远,依旧是那样温和的神色,只是墨眸深沉得叫人吃惊,“展某早已做好准备。”
程文远惊得手一抖。
杀人者人恒杀之,入了江湖便逃不开这纷争,手染过鲜血就莫要义愤填膺地说自己无辜,哪怕杀的是罪大恶极之人那又如何,那都是人命。
程文远怔了半晌却低声笑了,“原是如此,哪有什么公不公平。佛家说天道轮回、因果有律,那位少侠说的不错,我贪生又生了报复的快感,竟然满口胡言什么公平,着实可笑。”
展昭望着程文远许久未语。
这个未及束发的少年却有此等悟性和谋算,是个聪明人,也是个糊涂人。
“展少侠是为此而来?”程文远说。
展昭侧过头望向牢狱那模糊的光,神色有些难辨,“不,包公曾说你叫人想到妖吃人一事是为了寻出县衙内的知情人。展某想问,昨日你已知石老头与当年案有关,今日可是真的想下手?”
程文远盯着那胡辣汤的碗良久,终于吐出两字:“想过。”
展昭静静地坐了一会儿,终于拎剑提酒,起身欲走,也不再多问石老头的孙子是否也算在其中。
程文远看了一眼地上的食盒,在展昭转身之前仰头忽然问道:“展少侠,若是有一日,展少侠如我这般至亲至爱遭人所屠,又当何为?”
展昭在原地站了片刻,对程文远一笑,衬得眉目在昏暗的光线中极为好看。他似乎说了什么叫程文远瞪大了眼,转身时衣袖惊动了尘土,而挺拔的身形在模糊的光中越走越远。
“你在想什么?”远在屋顶上的姑娘不知何时窜到面前来,冲他摆了摆手。
展昭拂了一把马毛,轻身上马,“姑娘不忙着回去?”
包拯可是下令叫百毒门三日内处理掉所有的食人蚁,否则就将百毒门一块儿写入卷宗,并为旁凶处理。另外,百毒门须将门内三十种奇毒报于官府备案,方才算了百毒门移尸、扰乱办案一事。
这事儿百毒门必须得吃下这个暗亏,哪怕应对官府向来是不讲理的江湖人也不行,回头白骨案的通告一发,百毒门就真成邪魔歪道,在江湖上也是人人喊打了。
“不急,他们已经去回禀掌门,此事自由掌门做主。”姑娘眼睛一转,又问展昭,“你刚才为什么去县衙?刚才不是告辞了吗?”
展昭见那姑娘随时打算揪马尾巴,才无奈开口,“姑娘可还记得昨夜百毒门之人趁乱夜闯县衙。”
“我们可没打算对包拯怎么样。”姑娘连忙说。
“展某只是顺道问一句昨夜行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