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尤其是可靠且具备业务能力的人手始终是最让李昂头疼的问题。生化人当然是最佳选择,但是僧多粥少,根本不够分的。
目前生化人占用的大头是军队和手工场,但是这两个大头都是轻易不能省的。
军队方面可靠的生化人军官团是李昂稳坐钓鱼台的关键,无论如何都不能缩减配置。而手工业方面更不能省,因为罗马能赚取超额利润的根本原因是技术优势,所以涉及到核心技术的岗位必须用生化人,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除了这两个行业外,生化人在其他领域几乎已经不下一线了,只在关键岗位上塞一两个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就连罗马的法庭都只有主审法官和助理法官是正经生化人,其它助手也好文书也罢,几乎都是从自然人移民中招募的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基础的家伙——这倒是一个不小的进步,随着李昂升格为公爵,从圣国老家来的移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不少。
虽然主体还是那些活不下去的赤贫阶层和赎买来的契约奴隶,但也能沙里淘金那样从中筛到几个接受过教育的家伙。
虽然以李昂的标准这些人还远远称不上知识分子,但至少这些人在经过端起培训后能够肩负起一般文员的工作。虽然在经过考验之前依旧无法委以重任,但是仍然比那些莫得钱也莫得技能的赤贫者有用的多。
至于说什么队伍的纯洁性……见鬼去吧。
罗马越是发展,李昂越是意识到少数群体领导多数群体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难怪奥地利这么完犊子呢。
幸好生化人设定上也完全是圣国文化,所以并不存在天然的种群区分,只要放开限制就能将来自圣国老家的自然人移民也纳入罗马的系统当中。至于说其中可能存在的间谍、叛徒、腐败分子这些东西,那不是现在的罗马该考虑的东西。
于是李昂干脆将原本用于突击培训的短训班给常态化了,每三个月一届定期开展,还安排了固定的教室、课程和师资力量。
——既然已经成为常态化机构,李昂便给这个机构取了个名字,叫做‘罗马师范学校’。
内容也不再局限于针对岗位的定向培训,而是分成了主要项目和专业项目两类科目。主要项目针对的是基本技能,比如算数、文法之类的在任何岗位都用得到的东西,而专业项目则是在完成了主要科目后自选。
这些课程都不是免费的,不过只要能通过难度极低的入学考试就能向学校申请助学贷款,不用付利息但是必须用于支付学费,金额‘刚好’够完成一期课程。
课业期间学校提供食宿,完成了培训后就可以去相关的部门报到。
只要结业考试合格、拿到相关资质就能在罗马的系统中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这对于那些梦想着成为体面的小市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甚至一些原本已经在罗马安定下来的人也动了心思。
另一方面,李昂早就开始积极推动军队中的扫盲工作。
虽然士兵们要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并没有整段的时间可以拿来学习,但是在经年累月的零敲碎打中仍然能学到不少东西。
在学习方面比较突出的士兵一方面比较容易在军队系统中获得提升,另一方面在军队以外的地方也能获得许多不错的机会。可惜的是这些优秀的士兵往往优先考虑军队内部升迁,所以李昂那靠荣退老兵支撑起政府体系的设想始终没能实现。
不过,随着师范学校逐渐走上正轨,人才紧缺得焦躁暂时得到了缓解。
只是苦了李昂,刚结婚没几天就被这些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幸好米谢拉相当善解人意,没有在夜里继续榨汁,给了狼狈的公爵大人以喘息之机。
正当李昂觉得自己可以稍微放松一下时,却接到了竞技场那边发来的报告。
排除无意义的寒暄,那边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两条:
第一:港口到竞技场之间已经修好一条铁路,虽然是只能让一列马车在上面跑的单线轨道,但是从港口到竞技场的运输效率仍然超出预期许多。
第二:巡游的警戒部队抓到一个窥探竞技场工地的家伙,他们不知道怎么处理,只能暂时关押在竞技场附近的哨站并向李昂请示。
“嗯……”
李昂捏着下巴考虑了一阵子,最后决定叫外援。
“米谢拉?”
“我在。”听到李昂的呼唤,正在另一张桌子上收拾文件的学者女士便放下手头工作来到自己丈夫身边。
“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