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宋末不偏安 > 第69章少女情怀总是诗

第69章少女情怀总是诗

赵煦也看了这几篇论兵的策论,对于这种文武皆备的人才是异常的看重,特别是今年,好几个开边计划,太缺这种真正懂兵事的文人了。

可当托内侍打听后,得知李廌其人是苏轼爱徒后,赵煦热切的内心有些冷却。

苏轼也曾任过赵煦的老师,虽然不如程颐严厉,但当时的小皇帝可被这些所谓的大儒们给训出阴影了,连带着对苏轼也没啥好印象。

再得知李廌还是白身布衣后,赵煦就更加觉得心塞。

在北宋当官一般来说就几种途径,主要有科举、荫补、摄署(见文末说明)、流外(不入流吏,可升阶)、从军等方式,其中科举与荫补是宋代官吏入仕的主要途径。

荫补就不用想了,李廌穷人家出身,没这政治资本。

而科举的常科李廌失败了两次,估计都有考试障碍了,就是愿意考,不说中不中进士吧,时间也得到明年一、二月份,赵煦根本等不了。

科举中的补丁,特奏名,倒是挺符合李廌条件的,即士子应省试或殿试多次不第,达到一定年龄和举数后,可以直接参加殿试,授予“特奏名”进士或诸科功名,并给予初等官待遇。

可惜这个特奏名考试时间与常科是一样的,不过就算赵煦肯等,这种类似施舍一样的官职,李廌是肯定不屑的。

那么,就剩下科举中最特殊的一种,制科了。

制科非常选,必须经由皇帝下诏才会举办,其考试科目和时间均不固定,经常因皇帝需要而发生变动。

最最关键的是制科面向所有士人包括现任官员,还允许自荐,完美贴合李廌。

赵煦一开始还犹豫是否要为一个苏门中人开制科,可后来一想,制科他又不是必中。

如果中了,证明自己眼光没问题,如果不中,自己也收获了几个比李廌更强的人才,怎么着这买卖他赵煦都不亏。

赵煦又想起他亲政的绍圣元年,求贤若渴下也开了制科-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取了第五等的三人,没成想这一转眼就过去五年了。

自己亲政这么久,能用的还是绍圣时期那一套班子,近些年提拔的又都是如蹇序辰、时彦这种有负自己所托之人,能看的也就郭知章与赵挺之二人。

哎,偌大个大宋,竟也到了朝堂青黄不接的时候,自己在用人上面是不是也有一定的问题?

赵煦又想到了赵明诚说的不因事废人,确实啊,如果自己或者朝堂诸卿不以党派偏见,以能力选材,也不至人才凋敝成这样,连言官都缺员一半以上,更不要说如六部这种职事衙门。

赵煦向来是个行动派,觉得这个时候开放制科取材是上上之策,可以解决开边人才不足的问题,于是当即命人草拟了诏书,准备明日早朝即当庭宣布。

李格非府。

桌上是丰盛的菜肴,一家人围着吃饭,本该是其乐融融的事情,可李格非却愁眉紧锁。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可以看到李清照今天异常的乖巧,以往她吃饭可老要捉弄迒弟。

可这次李清照不仅不说话,吃饭还老走神发呆,李格非喊了几遍,她才听到又接着扒饭。

这种现象持续好几天了,不只是吃饭,连日常生活也经常出现这种魂不守舍的情况。

起初李格非还以为是女人每个月的那几天来了,可算算日子好像有点不对。

再说清儿来那几天可不会这么温和,迒儿可是最有体会,每次都只敢躲在自己书房看书,连去如厕都要躲着清儿去。

于是李给非断定女儿一定遇上什么烦心事了,是因为自己最近对她喝酒管的很严,觉得不开心?还是

李给非正准备直接开口询问,却被一旁一直注意自家丈夫的王氏在桌下强扯衣袖给拦住了。

不拦能咋办,自家官人看不出来,她身为过来人哪能看不出来,这分明就是动了春心,要放到餐桌上讲开了,岂不是让女儿尴尬死。

看上去六神无主,满脸写着心事的李清照很快就以吃饱了为由回房休息了,可李格非一看宝贝女儿的碗,就知道她根本没吃多少。

饭后,李格非夫妻二人躺在床上,旁边桌子点着蜡烛,忍耐许久的李格非就直接问王氏女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官人,这明显是清儿心里有人了啊。”

“啊?是哪个兔崽子?”

“这就不知道了,不过清儿明显是上次你从撷芳楼回来后,就这样了。”

“撷芳楼,”李格非突然想到当时李清照旁边的两人,“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