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m.xinwanben.com
班勇削了两根木棍,辟为双拐,一根为支撑,一根探索深浅,小心前行。水流虽大,但班勇小心谨慎,不多时就过了开都河。众人见班勇渡河容易,恐惧之心消减。班勇将绳子拴在两岸的桩子上,班超命诸国军队拉着绳子,牵着马,开始渡河。
汉军先行过河,诸国军队见此,俱都过河。大军不做休整,挥师北上,走了两日,来到了博斯腾湖,前文说不知道湖名,时人称之为大泽。
博斯腾湖有一处无名湖心岛,班超将军队屯于湖心岛上,准备攻取南河城。
再说焉耆王回到南河城,北健支听说焉耆王听信腹久谗言,烧了苇桥,十分震惊,对焉耆王谏言:“班超七万大军,可填海断流,岂会惧一座苇桥!”
焉耆王正欲追究北健支通敌之罪,道:“班超送了你何好处,你竟背叛我?”
北健支惊慌:“大王何出此言?北健支何曾收过班超一丝好处!”
焉耆王回想腹久所言,似并无真凭实据,但危须王和尉犁王十分高兴,认为烧桥确是妙计,北健支劝谏,可看作为通敌依据,劝焉耆王将北健支就地处决!焉耆王下令将北健支关押起来,待班超退军后再做处置!
就当焉耆王以为可以高枕无忧、颐养天年之时,哨骑探报,渔民在博斯腾湖看到了无数大军,驻扎在大泽湖心岛上。诸王大惊,打马亲自查看,见湖心岛军容素整,布阵严密,好似天兵从天而降,顿时惊慌,连忙退回城内。
“班超如何渡河的?”
“定是从下游寻了一处浅滩!”
“该当如何?”
“收大军共保南河城!”
“南河城曾未遭遇外敌,缺少火油、滚木,单靠弓箭是守不住的!”
“进山吧,进了天山,班超就找不到我们了。”
“城内的妇孺怎么办?”
“连同牛羊一并赶进山!只要人在、牛在、羊在,一切都能重来!”
诸王你一言,我一语,拟定了入山共保的对策,于是召集诸国军队,通知每家每户,驱赶牛羊上山避难。
再说班超屯兵在博斯腾湖湖心岛,遣沈祥送书至南河城,言此时投降,诸王性命可保,王位不失。招降书送出,成大进言:“都护,若焉耆王广投降,都护当真保其王位吗?”
班超问:“疏勒王何意?”
成大道:“焉耆王乃反复小人,如若放虎归山,他日再反,都护如何处置?”
班超道:“疏勒王远见!”
半日后,一曳轻舟划向湖心岛,除了船夫,船上还坐着一名信使。
时班超
和徐幹在湖心岛垂钓,白霸不懂垂钓,在一旁观看。
“徐兄,当初在洛阳时,我和黄询最爱钓鱼。后来到了西域,别说鱼了,水都少见!”
“古来第一垂钓人,当属姜尚公,不知道都护钓鱼意在何?”
“湖面的情形和南河城的情形,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处。徐兄,你看这湖面看似平静,但是水下却浑浊不堪。而南河城,眼睛看得见的地方尽收眼底,但湖对岸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却不清楚。垂钓的乐趣就是水下的鱼在游来游去,行踪不定,要通过自己的耐心等待它上钩。”
白霸笑道:“都护说话,总是意境深远!”
三人说着话,军士来报,有信使上岸。班超命人将信使带到,见此人穿着肥大的汉服,头上戴着小号冠帽,问:“你是何人?”
信使道:“小人名叫鬼牙,家主名叫元孟,乃焉耆王少子,焉耆左侯。”
班超问:“鬼牙,你主元孟派你到此有何要事?”
鬼牙道:“我主元孟曾在洛阳为质,故而对大汉及都护感情极深。今都护领兵亲至,我主念及大汉之情,冒死遣小人来此送信。”
班超问:“信在何处?”
鬼牙从腰间掏出一册竹简,交与班超。白霸笑道:“不错嘛,令主手上还有竹简。”
士卒将竹简接过交与班超,班超打开竹简,见竹简写道:“大汉西域都护在上,元孟谨拜。焉耆王广,西域都护下一国君也,不识天数,不明天道,妄焚苇桥,背信弃义,以致大祸铸成。今都护率天兵七万,屯兵湖心岛,虎视南河城,兵威不可不谓不盛也!臣曾质于洛阳,感念汉之恩德,特冒死送信。焉耆三王已议定,南河城不足守,欲仿效匈奴,率军携民入山共保,盼都护得此密信,早做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