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 罄竹难书
刘府书房他们已经来过一次了,可检查的范围并不大,所以并未查出什么来。而这一次刘承麟和蒋佑晨是为了找十八年前的证据。
刘博通此人刚愎自用又极其自以为是,刘承麟打听到他一个小的爱好,喜欢收集战利品。举报唐山,扳倒晋城守备这么值得庆贺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留下些东西做为纪念。
偌大的书架,摆放得满满当当的书,刘承麟和蒋佑晨分工明确,一人左一人右往中间查,重点翻找书中可能夹杂的书信。
书架上书很多,五花八门的,有兵书也有话本,总之没个章法系统。二人查得仔细,将所有书籍都拿出来翻看,瞧见可疑的字眼便多看一会儿。可仔细了速度自然也就慢了下来,刘承麟抬头望了望窗外的天色,已然临近中午,等他们将这一书房的书都查完,怕是弄到午夜都弄不完。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刘承麟蹙眉,“干脆直接将书都抖一遍。书信若是藏得话肯定会夹在书中的,全部抖出来,我们先查书信。”
“好。”
蒋佑晨点头后立马付出了行动,同时抓过好些书拿着一抖,书信和纸条如同雪花般的落下来,瞬间铺了一地。
“这是个宝藏啊。”
刘承麟调笑一声,撩起衣袍利落的坐在地上,拿着纸条书信看了起来。蒋佑晨望着他漆黑的头顶手中动作未停,眼中却闪过了丝丝笑意。
蒋佑晨接任巡查司御史后,巡查司御史大夫这一职位一直都是空缺的,朝中许多官员都想把自己子侄塞进来,可皇帝谁都瞧不上。他原本以为,御史大夫这一职位直到自己离开巡查司都不会有人接任,却没想到空降了一个刘承麟。
晋雍两城的陈年旧案蒋佑晨也听说了,皇帝对刘承麟赞赏有嘉,这其中虽然甯鹤浔与薛红衣功不可没,但刘承麟的知人善任和用人不疑亦是让人赞叹。
最起码,这一点是他无法做到的。
蒋佑晨脑子里思绪万千,但手中动作依旧不慢,不一会儿刘承麟面前已然堆满了书信。而刘承麟阅读的速度也很快,一目十行,双眸一扫而过便将书信中的内容都印在了脑海中。
他们的举动虽然如大海捞针,能不能找到线索都还是未知数,可二人却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甚至将书中所有书信抖落之后,蒋佑晨也蹲下了身子开始和刘承麟一起翻找。
这些书信的内容多得让刘承麟咋舌,与朝廷官员的私交往来,战场布防,甚至还有一些写得狗屁不通的情诗,看得刘承麟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
不过越是翻找,刘承麟的表情越是严肃。他将手中书信递给蒋佑晨肃然道:“蒋兄,你看这个。”
蒋佑晨接过信笺,目光一瞥,眉头却是深深蹙成了小山。
这是一封回信,写给刘博通的,内容大致便是刘博通想要压下的那批赈灾粮食已经成功入库,且万无一失!落款处只有一个墨点,没有姓名,无法看出究竟是谁写给刘博通的。
“刘博通,私吞赈灾粮,光是这一条他便死得不冤!”
蒋佑晨的声音满是戾气,若此时刘博通的尸体就在身边,刘承麟毫不怀疑他会再往上面补上一剑。
刘承麟心中亦不好受,可这信纸已然泛黄俨然年代久远,他们无法知晓刘博通私吞的究竟是何年何地的赈灾粮,所以也只能暂时将此事放到一旁。
蒋佑晨将信笺叠好藏入胸口,他脸色铁青的对刘承麟道:“将刘博通的罪证都寻出来,我一并带回呈给圣上。”
刘承麟点头,阅读信笺的速度也继而加快了。
随着时间流逝,蒋佑晨手中关于刘博通的罪证越来越多,结党营私,走私贩盐,私吞赈灾粮,甚至占山为王对附近村民烧杀抢掠,他的罪行简直罄竹难书!
拿着那些信笺,蒋佑晨周身围绕着一层冰冷骇人的寒气,眸中戾气尽显!
一个时辰后刘承麟从书堆中直起身来,将手中纸张高举过头顶朗声道:“找到了!”
“找到了!在这里!”
苗若兰高喊一声,薛红衣和甯鹤浔立刻奔了过去,顺着她的手指,果然在草丛中看到了一截还带着血色的纯白的晶莹的丝线。此处已经离尸体有些远了,薛红衣算过,跑过来也至少有二十步。而且此处草木茂盛,若非扒地一寸一寸的寻找根本就找不到,因为隐藏得实在是太好了。
苗若兰伸手想将冰蚕丝拾起,却被薛红衣及时制止:“别碰,小心手。”
与一直未摘下手套的薛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