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接单呢?”钱掌柜自然要问个清楚, “哪里有把钱往外推的道理呢?”
林卉无奈:“钱伯啊,如今外头什么情况你也是知道的。这峸阜之事一天不解决, 城里的米面价格下不来, 我这方便面就不可能以这个价格出去。我给符三的货,拿自家存的面粉折腾的。”换句话说, 那是朋友价。
钱掌柜觍着脸:“我记着您家里还有许多库存。”那些米粮可都是他经手采买送过来的呢。“要不, 再给我匀一点吧?”
林卉无奈:“钱伯啊, 我这方便面做出来,就是以方便、便宜为噱头, 这价格要是提上去了, 估计就没什么人买了。何不等这波灾情过去,粮价稳当了再说?”没必要急于一时啊。
钱掌柜皱眉:“可这做生意啊, 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万一在这中间出了什么变故,他这一波红利可就挣不到了。“我跟着我家爷, 对峸阜之事也算是了解了那么点。如今朝廷下手管制,又有我家爷四处调粮,这事儿啊,拖不了多久, 这粮价必定会下去……”
林卉点头:“所以我才建议您缓着点, 开春后再下单, 这钱一样挣。”
钱掌柜摆手:“不不, 我不是这个意思!”他轻咳了声,“你看,我们家在城里还有个粮铺, 客栈的存粮也够……”
林卉不解。
钱掌柜搓了搓手:“要不,我出材料,您帮我做一批?”
林卉:“……”
老熟人来下单,还自带材料,林卉还有什么不乐意的,果断接了。而且,钱掌柜厚道,按照她的售价,刨除米粮的成本价后——还是按照涨价前的价格,给她付的钱。
有订单,这活儿就得干起来了。好在钱掌柜这边也不是急单,慢慢做也成。
如是,林卉每日上午要带林川念书练字,抽空还得分别去看看红薯粉、方便面的制作情况,完了还要跟张阳沟通厂房的建设,讨论产品的包装、后续的推广销售等……忙碌起来,日子过得飞快。
不知不觉,熊浩初已经离开了大半个月,年关也到了。
张阳那个厂子前几天已经盖好粉刷好,红薯粉、方便面的材料、工具全部挪了进去。
峸阜那群工人也已经开始在里头干活了。张阳请了唐婶当他那小厂子的管理人员,钱不多,就是管管人事、打打杂之类的。
这样,林卉终于腾出工夫过年了。
腊八的时候忙着干活,只意思意思做了个腊八粥。进了年关后,林卉拿出十二分的精力,领着大伙一起捣鼓过年的事情。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年猪……
不光小孩子兴奋,连大人也是喜笑颜开。
辛远等人也不是没过过年,只是以往的年绝对没有这么丰盛和热闹。虽说今年因灾情沦为奴仆,可若不是熊浩初,他们全家不是沦为流民饥寒交迫,就是死在不知道哪个角落,哪还谈得上过年?
再者,他们在家里也是需要干活,一年到头也挣不到两身新衣服,在这儿虽然是奴仆,可主家人好,从来不会对他们呼来喝去,吃喝不愁,娃娃甚至还能跟着舅少爷识字——人这一辈子不就为儿孙做打算吗?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不光辛远等人笑呵呵,宋林等人也是觉得新奇又兴奋。
他们这些都是前些年的战『乱』孤儿,为了混口饭吃,也为了给家人报仇,参军入伍。年少时都是在逃亡、战『乱』中度过,长大一些便开始拿起武器杀敌。打仗的时候顾不上,在军营里里的时候,也是简单加几块肉。
过年,对他们来说,几乎只存在他们想象中。
他们抵达梨村的时候,隔天便是腊八,第一次吃到如此足料的腊八粥,大米、小米、红豆、黄豆、绿豆、玉米、薏米、红枣、花生……
他们原本以为是因为他们初来乍到,林卉特地弄出来权当欢迎他们的,没想到过了十来天,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这些以往只存在年长者口中的年俗便一样一样地展现在他们面前。
他们每天醒来一睁眼,就开始期待今天要忙活的东西。即便是洒扫,即便是磨豆腐……即便忙得大冬天出一身汗,这样的日子依然充满期待。
林卉自然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她只是把她心里二十几年的向往拿出来,付诸行动。
上辈子的寂寞寥落,仿佛已经离她很远。
如今的她有弟弟,有丈夫,有舅舅,有一大堆亲朋好友和家人,以后还会有自己的孩子……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