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无违 > 默认卷(ZC) 八小时以外的官场

默认卷(ZC) 八小时以外的官场

出所谓地方性,我觉得没太大意义。因为它跟民风民俗无关。

周新民:对!像《漫水》在追求某种真实性和乡土情怀。

王跃文:写《漫水》这样的小说时,我深切地体会到,毛泽东讲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这确实有道理!我常常感到惋惜: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没办法把民间语言的韵味百分之百地记录下来。作为一名出生在农村的作家,如果他心里总装着一个农村,真是一个福气!因为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城市,生活已经被格式化了,没什么意思了。但是有一个农村作为你的故乡,那就是一个文学的故乡,我觉得非常好!老百姓的那种思维方式,是读书人一辈子所想不到的。他们那种处世方式、情感方式、世界观,也是跟你们一般的人都不一样,你想象不到的。特别是语言,他们要表达一个什么东西呀,非常生动,惟妙惟肖!对那种民间语言的仔细描摹,描摹出来以后,就连情态、情绪都有!

周新民:《漫水》中农民对待生活的方式,确实是比较达观。

王跃文:乡下老人对待生死那种感觉,非常通达。像我的奶奶,从我记事时起,我就知道堂屋的一个角上放了一副棺材。隔一段时间,她就把上面盖的什么破棕衣拿开,然后非常爱惜地抹一遍。我看到那个东西就怕!我晚上从堂屋前面走过,堂屋的门还没有关的话,我走到那个地方,我就跑,跑过去,觉得阴森森的!但是老人家非常严肃地、很庄严地,也很坦然、很淡然地对待这个事情。他们看上去好像乐呵呵地谈论死亡,说什么死了以后怎么怎么的。

周新民:这个作品写得很宁静。

王跃文:一些乡下人,就说谈论别人的死亡,他们也说哪里死了人什么的,也不可能像我们城里人说的话,什么节哀呀!都是客套话。他们有时候可能没有这么一套,有时候还调侃,还开下玩笑。任何一家人有人去世了,也许会因为家庭条件不一样,有的简朴一点,有的可能奢华一点,但是没有一家不会很庄严地对待。古人讲的:死生亦大。就在这一点上,好像不像我们城里人搞的形式上的那些东西。

周新民:您的出生地溆浦给了您深厚的文学滋养吧,湖湘文化对您的创作有何影响?

王跃文:曾国藩把湖南人的性格归结为四个字:血性、刚强。我认为这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我是湖南溆浦人,那里曾是屈原的流放地,家乡人对屈原有非常特殊的感情。我性格中的血性刚强有湖湘文化荆楚蛮民的烙印,湖湘文化中的务实与担当精神也是我的做人理念和性格特征。我创作的最大特征应该是冷峻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和社会担当。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是与湖湘文化精神相吻合的。

周新民:您最喜欢的中国作家有哪些?他们怎样影响了您的创作?

王跃文:我喜欢的中国作家和外国作家作品很多,不同时期会喜爱不同的作家作品。我多次说过我的创作受《红楼梦》的影响。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得到过一本没头没尾的书,其实就是残破的《红楼梦》。我翻了很多遍,但很看不懂。比如那本书里,无论指称男女人物,都是用“他”。我就犯迷糊:这个黛玉明明是个女孩子,怎么又是个男的呢?我成年后还是喜欢《红楼梦》。外国作家我喜欢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我受这些中外作家、作品的间接影响也许有,但我自己并未有意为之。相反,我常常心存警惕,刻意回避。比如前面你提到我善用“反讽”,其实我只是本能地刻画现实,现实本身就是很反讽的,荒诞的,我决不是受了昆德拉的启示然后再反讽。

另外,唐诗宋词我很喜欢看,平时翻一翻,我觉得那个找语感是非常好的!

周新民:西方文学对您的创作有何影响?

王跃文:怎么讲呢?基本上,我过去对文学的阅读的话,还就停留在我们当时上大学的时候读的那些东西。后来就是出来以后,慢慢地就注意到这些东西了。我长期订阅《世界文学》等刊物,我就是从那里面知道一些信息,掌握些我感兴趣的东西。外国作家的书翻译过来的话,我会去看一看,但是呢,可能是我的一个偏见,我骨子里面喜欢的还是我们传统的一些东西。我觉得读我们自己国家的、古典的东西,可以读到很精髓的东西,可以把精、气、神都读到。我读国外的文学作品,它那种叙事方式也好,结构也好,我不会笼统地去模仿,这对我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帮助,我从不做这种外在形式的模仿,没意思。

周新民:感谢王老师,祝您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