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是一个用杂木围成的小屋,上面搭着树木杂草,只有四五平方米,三面围墙只有一米高,茅坑四周由木板拼成,一踩上去,“嘎吱嘎吱”直响。
新颖见门又没有锁,心内发慌,解了腰带,褪下裤子,蹲了下去,往下一看,吓了一跳,只见十几米深,下面是一个猪圈,几只白花花的老母猪正往上张望着……
新颖思忖:这就是山区的一种茅厕,真吓人哪。
她不敢再往下看,尿完了赶紧提起裤子,慌慌张张地离开了茅厕。
一开门险些撞到春花身上。
春花笑道:“姑娘,不习惯吧,村里的茅厕都一样,慢慢就会适应的。”
新颖苦笑了一下,说:“还好,挺有意思的。”
开始吃饭了,王永恒代表春花向大家敬酒,他说:“沂蒙山区是老区,当年沂蒙人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沂蒙人车水马龙,组织送粮队、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奋勇上前,还有不少儿女报名参军,不少热血男儿牺牲在战场上,更有红嫂用乳汁救护伤员的动人故事。今天北京的艺术家来到了沂蒙山区,我代表春花,代表沂蒙山区人民热烈欢迎你们,为了我们的情谊,我们干杯!”
酒杯相碰,一片喝彩之声。
午餐真是别有特色,有红烧鲤鱼、清蒸河虾、摊黄菜、烧茄子、干煸扁豆、小鸡炖蘑菇等。
两个姑娘一个叫翠儿,一个叫玉儿,也坐席间,她们都是典型的沂蒙山区姑娘,大眼睛,双眼皮儿,高鼻梁,樱桃小嘴,油黑的粗辫子,一口沂蒙腔,憨直可爱,水凌凌像两个脆萝卜。
翠儿坐在老庆左边,玉儿坐在老庆右边,老庆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这两个姑娘还挺懂事,一会儿给老庆夹点菜,一会儿给雨亭添个贴饼子。
新颖说:“我最喜欢吃红薯。”她拿着一个红薯摇晃着。
银铃举着一根大葱,也摇晃着说:“我喜欢吃山东的大葱。”
春花笑着说:“姑娘,用大葱蘸点黄酱,才是神仙过的日子!这大葱是山东章丘的大葱,红薯是窖里的。”
老庆喝着小米粥,小米沾了嘴巴上,他笑着说:“这小米粥也不错,真地道!”
春花说:“我们这儿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大伙凑合着吃,反正都是环保的,新鲜,可靠,好吃。”
雨亭说:“我们就喜欢吃这一口,贴饼子北京城里没有,这柴鸡蛋也好吃。”
银铃咂吧咂吧嘴,说:“这山野菜也好吃,营养价值最高。”
春花笑着说:“你们都是喝墨水的文化人,能不能给写副春联什么的,或者画个门神,可是我们这里也没有纸啊墨啊的……”
王永恒说:“婶子,这个不用你操心,他们都准备好了,雨亭,快把你的锺馗画儿亮出来,再叫其他的艺术家拿作品来。”
雨亭说:“好,我去拿。”
银铃等人说:“我们也去拿。”
几个人返回各自的住屋,一忽儿拿着自己的作品出来。
雨亭展开自己画的锺馗画作,春花一看,叫道:“这不是招福保平安的锺馗大老爷吗?”
王永恒推着春花说:“婶子,还不快跪下来迎神?!”
春花“噗通”一声双膝跪地接过雨亭手中的锺馗画作,然后站了起来。
白亭林说:“照个相吧,留个纪念。”
雨亭和春花照相,穗子拿手机照了好几张。
银铃也展示自己写的一副春联,左联是:箫鼓追随春花近;右联是:衣冠简朴古风存。隶书工整,简中见繁。
春花拿过春联,瞅了瞅,说:“看不懂呀。”
银铃念了一遍,又讲了春联的内容和意思。
穗子也给银铃和春花照了相。
新颖展示的是她画的向日葵画作,四尺斗方,金黄灿烂。
春花脸绽笑容,说:“这向日葵跟咱后院里种的向日葵一模一样,真神了!”
两个人拿着向日葵画作照了相。
牧牧拿出一幅书法作品,展开了,是一幅“禅”字。
牧牧说:“这个禅字,写法独特,别具一格,两个耳朵,连着天线,中间是天眼,左侧立着人,能说宇宙语……”
春花说:“这么多讲究,是不是也得拜呀?!”
牧牧说:“是啊,也得拜。”
春花“噗通”一声又跪下了,拜了三拜,然后起身。
穗子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