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众所皆知,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我们党是执政党,用人权是最重要的执政权,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保证。领导干部担负着选贤任能的重要职责,如何选人用人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新时代,当好领导干部,关键要知人善任,练就“伯乐识千里马”的本领,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真正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国家长治久安,确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第一,严把“四关”很重要,关关都要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落实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领导干部选贤任能历来不容易,干部选拔任用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强化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关键就是要从严要求、从严把关,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关关都要从严,以确保选拔任用的干部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能放心。
群众公认是选任干部的重要原则。“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常言道:“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干得好不好,平常表现怎么样,是不是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干好事,政治品行怎样,作风廉洁如何,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体会最真切、最有发言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多听取群众意见,注重干部的日常表现、关键时刻表现和在群众中的口碑。从群众口碑看干部。要运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手段,综合分析了解干部的公认度,在基层群众中、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看一个干部要重视“回头看”,到干部曾经工作的地方、曾经服务的对象中跟踪考察干部,力求从最了解干部的群众那里,掌握最想了解的情况,特别是群众对其“四关”的看法。网络时代,还要依靠信息手段收集群众对干部“四关”的评价。
考察识别干部须把功夫下在平时。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了解干部在政治、品行、作风、廉洁方面的情况,从关键时刻看干部“四关”方面的表现。重大关头、关键时刻,常常能流露出干部真实的内在的特征,要注重在干部完成重大任务、处置突发事件、做出重大决策、面临进退留转等关键节点考察干部,通过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表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看干部有没有脱贫攻坚的坚定信心、“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和“搬掉贫困山”的志向。把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表现和实绩,作为识别和检验干部的重要标尺,把那些在脱贫攻坚一线做出实绩的好干部考察识别出来、用起来,脱贫攻坚中表现不好的干部要坚决拿下。
严格程序是干部选任的“安全网”。“带病”干部能蒙混过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某个环节或过程把关不严。试想,如果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反映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带病”干部再善于伪装,也迟早会现出原形。要将严把“四关”贯穿于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各个环节,领导干部把关不严要“挨板子”,包藏私心更要受惩戒。特别要把政治关和廉洁关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看干部是否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对政治和廉洁方面有问题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第二,身心健康的干部才能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但所有这些都必须依托于一个前提条件——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体魄必须“身”和“心”都健康,简单地说,就是身体无病痛、思想无纷扰。如果说身心健康是“1”,那学识、能力、智商、品行等都是后面的“0”,正是由于“1”的存在,后面的每一个“0”才有意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诗经》中有“如月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