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当干部就得有智慧 > 默认卷(ZC) 当好领导干部重在用人

默认卷(ZC) 当好领导干部重在用人

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的雅言,民间对联也有“菊水人皆寿,桃源境是仙”,“鹤算千年寿,松龄万古春”等妙句,可以说从古至今,祈愿健康长寿,一直是国人对于生命的期许。领导岗位不是休息场所。领导干部作为改革发展的“领头雁”和“关键少数”,承担着为党和国家事业开创伟业的光荣使命,承担着事业、社会和家庭的多重重任,工作体量大、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身心负荷很重,身心健康是开展一切事业的必要前提,绝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试想,如果一个干部整日身体不适、疾病缠身,怎么能够夙夜在公、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年轻人不要老熬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垮了,能力再强也没发挥的余地!

心正,一切都正。中国的象形文字很有意义,“正”字,上下左右中,五笔工整的笔画来表达对“正”的理解。西方有个哲学故事,讲的是牧师的儿子按照地图背面的人,很快把撕碎的世界地图拼接起来,得出的哲理是:只要人正确了,这个世界就正确了。心正,其实就是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的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心底无私天地宽”,“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对领导干部而言,心若不正,心理不健康,就会带来“三观”的扭曲,很有可能催生经济上的贪婪、道德上的堕落和生活上的腐化,对党的事业危害远大于身体上的疾病。所以,身心健康的干部才能用。组织上要多关注干部的心理健康,经常性地谈心谈话,切实增强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干部的自我调适能力与解压能力,营造宽松环境,释放心理压力,提高干部的工作效率。

第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北宋欧阳修在《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中讲,“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说的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道理。“用人不疑”体现的是领导干部对下属的充分尊重和信任,“疑人不用”是慎重考察识别后的果断决策与决断。“用人不疑”换来的是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忠心相报,“疑人不用”得到的是清明干净的从政环境。

使用是最大的信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成长起来了,培养出来了,关键还是要用。不用,或者用不好,最终等于还是没有好干部。”这本身就体现了“不疑”的重要性。疑而不用或者用而不好,都是不负责的表现。岗位就是责任,职务就是信任。试问,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能认真负责、恪尽职守,担负起组织的重托,认清肩上的使命,用不好干部,又怎么会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成就一番事业呢?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才之胆,对选准的干部要坚定“不疑”,大胆使用,多压担子,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尽其所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种政治智慧,有利于内部团结,给干部以力量,给人以使命感和责任感,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达到正向激励的积极效果。

有争议的干部不一定就不好。所谓“有争议”,就是领导、群众对某个干部评价不太一致,出现不同看法。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一个干部有争议,就把干部放到一边,不再重用,很有可能“因噎废食”,把一个好的人才埋没。干部有争议是正常的,人生在世,要想没有一点缺点、让每个人都说好,那是不可能的事。作为领导干部,对待棱角分明、优缺点明显、有“争议”的干部要慎之又慎,不能轻易定性、下结论,要真正考准考实、全面客观。换个角度思考,“争议”其实也是发现干部的契机,折射出一种政治智慧,体现领导干部识才之明、容才之量、纳才之心、用才之胆,特别对那些思想观念新、有个性、有魄力、敢想敢干,同时在性格上、工作方法上也存在毛病的“争议”干部要多些包容,常加引导。

决不能让一个有疑点的干部蒙混过关。近年来,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成为选人用人中屡遭各方诟病的一个突出问题。干部“带病”情况有一定的隐蔽性,但主观原因还是有的领导干部把关不严,落实责任不到位。对待“带病”的干部要有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手软。对于理想信念动摇、信仰缺失、精神迷茫的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目无法纪的干部,宗旨意识淡漠、作风漂浮、弄虚作假、群众不认可的干部,投机钻营、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干部,能力平庸、为官不为、不敢担当的干部,言行不一、阳奉阴违、做“两面人”的干部,律己不严、道德败坏、以权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