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树立“公器”不能“私用”的理念,官越大、权越重,越要干出更好的成绩,越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要淡泊名利、宠辱不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任何一个职务、任何一个岗位都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要正确看待个人进退留转和环境变迁,服从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和群众选择。要正确看待一时的成败得失。“胜败乃兵家常事”,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凡事要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留最小的遗憾,“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凡事不可刻意,一刻意就会扭曲自己,就会弄虚作假。
领导干部要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事贵以专、贵以恒。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不懈地付诸实践;对党的事业付出努力不难,难的是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群众做几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公私分明、不谋私利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杨善洲的伟大就在于六十年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以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一辈子不为子孙积财,一辈子不为自己“留后路”,一辈子淡泊权力、名利、地位,一辈子实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树牢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境界、一种眼界、一种责任、一种操守。所以,领导干部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要真正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始终保持一种定力,有一股恒心、恒劲、恒功,持之以恒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持之以恒加强党性锻炼,时刻用党性原则对照自己,处处用党章党纪规范自己;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克服“过关”心态,使反“四风”成为常态,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友;持之以恒树立正确政绩观,保持干事创业激情,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六、办法总比困难多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在发展过程中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矛盾。领导干部面对困难和挑战,是做“缩头乌龟”,还是“迎难而上”?是为失败找借口,还是为成功想办法?这直接关系到问题能否有效化解。俗话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当干部,就要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是物质的存在,还得有精神生活。对干部而言,“精气神”实质上是干部是否在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精气神”好,干部就会在状态,始终保持一股昂扬向上的斗志和锲而不舍的恒心,就会有激情,就会千方百计想办法,就没有翻不过的“火焰山”,就没有跨不过的“流沙河”,就能够在排除万难、战胜挑战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精气神”不好,干部就会不在状态,整天浑浑噩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遇到困难和挫折不会主动思考、主动出击,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这样的干部,不可能做好工作,更指望不了推动发展。不在状态的干部不能用,状态时有时无的干部也要不得。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要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增强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始终保持内在动力和革命激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进步发展;要发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树立狭路相逢勇者胜、百舸争流奋者先的理念,争创实实在在的业绩。
领导工作的实质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们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就是要求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遇到矛盾不绕道,碰到问题不回避,善于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历史是矛盾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是矛盾问题的存在和发展。问题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就是生活工作在问题之中。实践证明,谁能更好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谁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问题其实是导向。矛盾问题出现时,只要有所作为,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问题就不再是问题。重视发现问题,关键是要克服习惯性思维,学会用逆向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