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褚时健:每一处都是人生巅峰 > 默认卷(ZC) 垄断玉溪烟草业

默认卷(ZC) 垄断玉溪烟草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掀起一场留学浪潮,很多人选择去外国“贴金”。而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中心,更是不少留学者的首选。作为发达国家,美国基本掌握着全球经济的大动脉,其在各行各业都处于龙头老大的位置。

“倘若没有去过美国,还真是见识不到什么是最先进的设备,什么是最高效的管理,什么是最人性化的制度。富裕的生活、卓越的思想,足以让人惊叹。”这样的说法早已不是那时留学生的口头禅,国内许多颇有见识之人,也常把这话挂在嘴边。

褚时健也听过这话,他听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这个事实,而是另有打算。他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的队伍正在逐渐扩大,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

看着自己整理出来的出国留学人数增长的数据,褚时健很奇怪。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改革开放正在深入,经济发展已是弦上之箭,不少人都选择在这个好时期开创自己的事业,可为什么在如此大好前景下,还会有那么多人坚持出国,甚至移民呢?

“美国或许真的是一个实力派代表。”这样的话肯定在褚时健的脑子里盘旋过。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紧随时代的脚步,褚时健经过研究考察,也决定出去看一看,想见识一下诱惑力十足的美国,到底哪儿肥,哪儿壮?

褚时健有自己的盘算:国内很多技术或设备落后于美国,各行各业中均出外考察,或引进设备,或学习技术、经验,那为何不把这样的经验用在玉溪卷烟厂?很快,褚时健派出自己精心培养的“褚家军”,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兵贵神速,抵达美国后,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褚家军”考察团带着褚时健的期待凯旋而归。

当时,在全国“烟界”还没有人意识到要去国外学习技术,褚时健先拔头筹,在全国“烟厂”还没有引进新设备的时候,褚时健更是快人一步。

幸运的是,1984年,在改革开放的号令下,西南地区得到了组织上一笔多达2000万美元的拨款。当时,玉溪卷烟厂的固定资产总共有7000万元人民币,褚时健拿出了2000万美元砸在了设备、技术上。

可以算一笔账:1984年时,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比率是1:2.3,也就是说,玉溪卷烟厂7000万元人民币的固定资产中,有2/3被褚时健用在了新设备的引进上。

褚时健不仅是一个“时机者”,还是一个敢于承担风险的勇士。

新设备的引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促进了玉溪卷烟厂自身的快速发展。可这仍未满足极具野心的褚时健的大胃口。

1986年,褚时健兼任了玉溪烟草公司经理和玉溪地区烟草专卖局局长。随后,玉溪卷烟厂又引进了89台先进卷烟设备,投资共计5476.9万美元,生产过程完全实现了自动化。3年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基本上成为了中国年度卷烟业绩冠军。

1987年,云南省意外获得了“可以适当突破当时烟草的专卖制度发展烟草”的机会。一向敢闯敢干的褚时健,改弦易辙,取消和烟草公司的合作,直接与种植烟草的农民联系,给予他们更高的收买价钱。这样的方式,既省去了合作费用,也可以亲自监督烟草的种植和生产,还得到了收入增高的烟农们送来的高质量烟草,可谓一举三得。

烟厂业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褚时健趁热打铁,在烟厂内实行了“三合一”制度,即玉溪卷烟厂、玉溪烟草专卖局、玉溪市烟草公司合而为一,所有的大权全部集于褚时健一人身上。

取消了对地方烟店的货源,褚时健自己成立直营店,即所谓“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一瞬间,其垄断了整个玉溪的烟草行业。

从引进新设备的1984年到垄断玉溪烟草行业的1988年,这4年间,玉溪卷烟厂在褚时健的带领下昂首阔步,势不可挡。

褚时健在“压力效应”中,强迫自己去努力思考,不断前行,化压力为动力,转思维,追前沿,始终站在时代的肩膀,放眼未来。经营企业的斗士们都晓得,企业稳步发展的成功要素,不是单凭先进的设备,优质的原材料,还要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创新销售的战略对策。

对当时的玉溪卷烟厂而言,烟草的供给有烟民,生产有设备,万事俱备,还差什么?——销售,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设备再先进,烟草再优质,卖不出去,砸在手里,堆压在库房,又有什么用?褚时健想得头都大了。烟是一定要卖出去的,至于怎么卖,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